12月12日晚,由北语社团理事会主办,校辩论队及辩论发展协会协办的北京语言大学第七届“思语杯”中文辩论赛总决赛在逸夫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伟,学生处、保卫处、外国语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与会领导嘉宾
担任本场决赛的评委是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等多项辩论赛事评委及顾问张佳鹏、北京工业大学校辩论队指导教师冯若谷、“辩想坡上”2013秋季辩论黄金联赛常规赛亚军陈飞、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云国强及北京语言大学辩论与发展协会指导老师张洋。
当天的两场比赛分别围绕“当今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和“传播中国形象内容和渠道何者更重要”两个辩题展开。经过激烈交锋,人文1队夺得冠军、人文2队获得亚军、信科1队获得季军,商学院获得最佳组织奖,西院1队获得最佳风采奖。信科1队张心桐及人文1队寇琴文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在季军争夺战中,西院1队及信科1队就“当今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展开辩论。西院1队认为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面对当今民族认同感的缺失,青少年对民族文化愈加不了解,因此我们应该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留住人才,实现中国的富强。而信科1队以“钓鱼岛事件”及“端午节事件”为例说明当今民族危机感愈加羸弱,因此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双方在一次次你争我辩的角逐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冠军争夺战中,人文1队及人文2队就“传播中国形象内容和渠道何者更重要”进行了精彩的博弈。人文1队以《功夫熊猫》为例,说明渠道相同、内容不同,则取得的结果不同,面对当今“中国威胁论”等说法,传播中国形象时更应该注重内容,向国际社会展示出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人文2队则认为,西方国家对于现代中国形象存在误解,其原因在于传播渠道不完整,许多国家的公民只是通过当地新闻了解中国,因此如果不更加注重渠道,中国形象则容易被西方媒体扭曲。“身处校园,志存世界”,辩手们通过对时事热点的熟练举例与剖析,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形象、中国道路的理解。精彩的辩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辩手风采
两轮比赛结束后,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带来了高校辩论表演赛,双方辩手就“爱情更容易在队友还是对手中产生”展开辩论,诙谐幽默的语言引得全场笑声不断,同时也将本次辩论赛推向高潮。随后,评委老师对决赛四支参赛队伍进行了详尽的点评,精彩到位的点评引起在场观众共鸣。

刘伟副书记为获奖队伍颁奖
北京语言大学第七届“思语杯”中文辩论赛为期一个月,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14支队伍在这期间精心准备,相互磨合,在辩论赛场上展现了缜密的逻辑思维、熟练的辩论技巧和自信的舞台形象。本届辩论赛的辩题包罗万象,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社会现实意义。通过这些辩题,选手们对当今社会、当今中国、当今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展现了北语学子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领导嘉宾与参赛选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