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原创话剧《梧桐》再度演出

发布日期:2023-05-26  作者:玄铮 点击量:

5月19日至21日,北京语言大学原创话剧《梧桐》在2022年9月学校60周年校庆首演后,在学校梧桐会堂再度演出,连演5场,共计4000多名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校友代表和校外嘉宾观看。

《梧桐》是一部北语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校园话剧,全部演职人员均为在校学生,以中国学生为主,留学生为辅,本次复演留学生演员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家。该剧以反映北语校史、颂扬老一辈汉语教师为主题,立足于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在采编人物真实事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态的艺术加工,生动讲述了北语建校以来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原创话剧《梧桐》由北京语言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文学院联合制作,力争把话剧打造成为“舞台上的思政课堂”。该剧时间线贯穿建校60多年历程,通过演绎一代代国际中文教师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北语人“爱国担当、诚朴厚德、求真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

在人物创作方面,创作者在全面深入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真实经历后,以真实事件为蓝本,用“韩教仁”“何思科”等八位文学人物,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国际中文教师的工作生活。在剧情设置方面,创作者深入挖掘人物角色背后的情感故事,通过对理想与现实、工作与生活、事业与家庭、父母与孩子、成功与挫折等情感冲突的描摹,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艰辛发展和辉煌历程,赞扬了一代又一代国际中文教师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在剧本构思方面,创作者力图避免校史剧易陷入“简单说教、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不断丰富人物性格特征,强化戏剧情节冲突。

学校创建不久,事业艰难起步,办学条件简陋。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的新教师赵鹏来,和他的三位同事韩教仁、余士仪、何思科,与校长柳建业进行了一场关于理想的深刻讨论。而后的几十年,他们奋战在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不断开拓创新,取得骄人成绩。一代代汉语学习者在他们的课堂中了解中国,一代代汉语教师在他们的感召下走向世界。梧桐见证了他们的变化与成长,见证了他们的友情、爱情、亲情、师生情。

剧名《梧桐》有三层含义:其一,取自《诗经·大雅》之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寓意学校就像梧桐,引世界八方学子而来;其二,梧桐大道是学校标志性景观,见证了学校一代代教师和学子的成长成才;其三,梧桐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暗线,在剧中,学校搬迁至新校址时栽下一颗颗梧桐树,经过几十年筚路蓝缕的沧桑变迁,梧桐小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梧桐树的成长隐喻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景象。

在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话剧通过“玉汝于成+歌以咏志+广叶清音+梧桐情深”四幕徐徐展开,依次讲述了北语前身“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初创,北语教师被派往巴基斯坦、法国进行汉语教学,完成海外教学任务回国与子女团聚和情感冲突以及子女继承父辈事业成为国际中文教师的故事。通过老中青三代对外汉语教师的故事,表明北语人60多年来始终与国家对外交流交往同轴运转,始终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梦想同向同行的坚定信念。

话剧谢幕时,北京语言大学校歌响彻全场,现场掌声雷动。

学校张宝钧副校长、北京人艺著名话剧演员杨立新、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姬沛教授等观看了演出并与演职人员进行了交流。

某种意义上说,这部话剧是北语的青年学子向北语的老一辈教师致敬,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北语精神。在话剧排演过程中,学生演员不断加深了对北语老一辈教师的了解,加深了对北语老一辈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北语精神的感悟。

《梧桐》话剧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由衷的喜爱。广大师生在观演过程中,除了被剧中人物激烈的情感冲突所感染之外,更加深了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认识,认识到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一位中国学生演员谈到排演的感受时说,“如果不是因为《梧桐》,我可能不会知道最初国际中文教师为这份事业的拓荒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汗水。诚然,每一项伟大事业的开创与发展都需要先辈们付出无数的的努力,但正因为我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梧桐》给我带来了更深刻的触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贴近了这份事业。”

(责编:王隽毅、付劲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