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第四届《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6-09-30  新闻来源:《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 

9月24日,由《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湖南、上海、四川、福建、浙江、新疆、内蒙古、吉林、辽宁、云南等18个省市自治区,74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机构的550多位专家学者、教师、研究生和留学生出席了本届论坛。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北语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学术期刊的基本任务,是反映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它还有两大任务,一是把握学术动态,引领学术发展,一本杂志就是一面学术旗帜;二是培育学术队伍,特别是要关注青年学者的成长。”“若希望中国语言学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希望就在他们和比他们更年轻的学人肩上。”李书记强调,“青年一代的学术成长,最终还要靠青年人自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张力。”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跨学科研究”。经过10个月的公开征稿,经专家评审,从72篇来稿中精选出9篇论文:《汉语会话交际中的指称调节》(乐耀)、《英语母语者汉语口语句法复杂度发展研究中基准型指标的应用方法分析》(韩笑、冯丽萍)、《基于汉语方言的惯常范畴研究》(范晓蕾)、《基于整句—零句表达系统的汉语中介语篇章现象考察》(马文津、施春宏)、《母语和韵律单元等级对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韵律边界产出的影响》(陈默)、《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阅读中语块加工优势的眼动研究》(高珊)、《任务类型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产出中词汇复杂度的影响》(刘瑜)、《“语素法”和“语境法”汉语二语词汇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赵玮)、《动词“完结”范畴的类型学分析——兼谈汉语动结式教学》(玄玥)。9篇论文涉及汉语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大致在4个研究领域展开:汉语研究,主要是类型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韵律边界产出、语块加工和口语产出复杂度发展研究;汉语词汇教学;中介语语篇研究。

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文》副主编方梅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语言科学》主编杨亦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吴福祥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崔永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院长曹文教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江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朱志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施春宏教授等9位专家分别对9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一对一点评。

《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张博教授对本届论坛作学术总结并致闭幕词,认为本届论坛研讨领域广泛,创新性强,实证性研究特色尤为鲜明。学者们使用不同的方法、技术或工具,通过大量的语言调查、语料分析、语言测试、实验室实验、课堂教学实验等,对汉语、汉语第二语言习得及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开拓性、实证性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

论坛合影

论坛合影

本届论坛呈现出高端、前沿、深刻、多元的特点。报告学者的研究选题都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既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又有鲜明的应用取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研究工作扎实,方法科学可行,诸多新思维、新观点、新材料、新见解、新方法,将对今后的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他们的学术责任感、扎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学风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评论专家对青年学者报告的创新性予以充分肯定,精辟地指出其学术建树和有待改进之处,并高屋建瓴地指导其后续研究的方向。会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代表发言踊跃,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今后,《世界汉语教学》将在专家学者和同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襄助下,继续举办青年学者论坛,力争使论坛成为汉语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新生代学术领军人物的摇篮,成为年轻作者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学术平台。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