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来自北京、香港、澳门三地的300余名青年学生相聚北京语言大学,共同参加“我的祖国——2016年京港澳学生交流营”开营式。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灵山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副司长曾燊典向第21届京港澳交流营营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张宝钧授营旗。
“我的祖国—京港澳学生交流营”创办于1994年,是京港澳三地青年学生的一项暑期交流活动。交流营由教育部、国务院港澳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联络办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与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和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联合承办。21年来,交流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成为京港澳三地学生培养爱国主义、增进相互了解、提升祖国意识的一个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平台。
参加本届京港澳学生交流营活动的300余名营员以长江、黄河、漠河、敦煌、华山、泰山、黄山、长城等祖国风景名胜的命名方式分为十个团队,在未来八天时间里将共同参与活动、促进思想的交融与智慧的碰撞,以“真诚、开放、包容、友爱”的态度拥抱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本届交流营活动将在北京和秦皇岛两地进行,内容丰富的参观和交流活动专为营员展示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和增进友谊提供机会,各项活动的设计均致力于使三地营员沟通感情、交流文化、了解祖国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在欢迎辞中表示,2016年是京港澳学生交流营活动的第21年,正值她的桃李年华。京港澳学生交流营的主题是“我的祖国”,祖国存在于每一位青年学子的生命中和血液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更是寄托在所有中国青年的身上。他希望三地青年学子在此次交流营活动中共享祖国建设成果,共同探讨祖国未来发展命题,共同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共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交流营营委会代表、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苏祉祺认为,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贡献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三地营员应借助这次难得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交流营活动中,深入了解祖国,培养爱国情操,携手为祖国的富强以及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部港澳台办事务办公室赵灵山常务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京港澳学生交流营是内地、港澳青年交流和沟通的品牌活动。大批青年学子通过此次活动亲身感受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他希望营员们通过了解国情,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历程,来理解国内外形势,在本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弘扬正能量,共同促进地区建设。
截至2016年,已有约5300余名三地青年参加交流营活动,其中港澳学生达3000余名,他们既是祖国与港澳交流互融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往届营员代表深情回忆了京港澳交流营活动中的良多收益,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了祖国的风土文化,树立了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出席开营式的还有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主任柏贞尧、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康伟、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高级政务主任黄志珩、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综合处处长张学谦、北京市教委港澳台侨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冀津、创业公社商务拓展部总经理郭冀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