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语言资源学”课程建设研讨会举办

发布日期:2023-11-07  作者:语科院 黄文琤 点击量:

为进一步完善语言资源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科发展,10月29日,“语言资源学”课程建设研讨会(以下称为“研讨会”)在综合楼1211会议室隆重举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宇明,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郭鹏,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颜伟,语言科学院院长曹文,语言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彭恒利,科研处副处长黄伟(主持工作),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主任杨尔弘,《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施春宏,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语言学家郝玉峰等校内外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及师生出席会议。研讨会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主办,分上、下午两场。上午场主要讨论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由曹文院长主持;下午场围绕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展开,由杨尔弘主任主持。

李宇明教授为此次研讨会致开幕辞。他表示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二者相辅相成。研究生的课程是“书架”性质的,课程设置要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引导性,要为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除此之外,他也强调了语言资源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他认为“语言资源”与“语言数据”两个概念大致等同,强调在新时代中要有数据意识。

随后曹文院长简要介绍了专业申请及论证情况,提出了语言资源学建设的大、中、小目标。其中,大目标是把语言资源学建成北语永流传的名牌专业,中目标是语言资源学的学生在求职中占据优势,小目标是形成独立的课程表。此外,曹文院长还逐一介绍了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计划。

在专业必修课程方面,李宇明教授、施春宏教授、杨尔弘主任、郝玉峰副总等围绕专业必修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工具课”展开讨论。李宇明教授提出,针对不同学生可以设定不同的标准,要具备理念、工具、问题“三要素驱动”的发展思路。施春宏教授认为语言资源学需要工具驱动,统计学的课程应该作为最基础的课程。杨尔弘主任提到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即程序开发对于学生来说技术难度大,学生难过“工具关”。郝玉峰副总认为“工具课”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类似要做美食家还是要做厨师;课程建设应该以语言为主体、以人工智能为目标来做资源建设和资源分析。

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众多专家、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郭鹏教授与张劲松教授认为对语言资源学应有学科自觉,要明确语言资源学的特色,与语言学其他方向相区别。罗林教授、颜伟主任和王秀丽教授指出课程建设应回到学科体系上,建议在基础课程中加入管理学和社会学,合并某些要素类课程,使语言资源学具有“对内一致性,对外排他性”。张宝林教授、刘鹏远教授和梁京涛博士分别就中介语的资源特性、Python语言的适用性和语言资源的经济特性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在专业实践课程方面,黄伟副研究员、许宏晨教授、刘晓海副研究员等展开了探讨。黄伟副研究员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历表示,语言资源学与语言数据密切相关,理工科类课程必不可少。刘晓海副研究员认为语言资源学“内部要自洽,外部有需求”,应基于资源的有用性建设课程。许宏晨教授再次强调了课程中应用型案例的重要性。

下午,博士研究生课程表研讨由杨尔弘主任主持。曹文院长简要介绍了博士研究生课程情况后,在场专家分别从宏观、微观及多元视角出发,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在宏观层面,彭恒利研究员提出应该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三个角度考虑语言资源学的课程设计。在微观层面,黄晓东研究员从具体开设的课程上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将国际音标课纳入课程体系中。饶高琦副研究员提到有些课程可以改成网课,以此来提高课程使用效率。同时,语言科学院张世方研究员、朱艳华研究员、于水源研究员、徐欣路副研究员以及孙林嘉、宝音、翟占国老师等从自身研究领域及关注点出发,讨论了语言资源学学科定义及其需面对的现实问题,强调:语言资源建设是基础,语言资源应用是目标,可将语言资源学分为两类,一类专研究,一类专应用;同时,需要明确语言资源学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课程,并培养学生具备处理小数据的能力。范珊珊、李建涛、李翔三位博士则对课程设置所提供的研究可能性表示赞同,并认为语言资源学的设立可以促使人们调动、利用更多的语言资源来研究和认识语言的本质。

语言资源学专业博士生王琪结合自身目前的研究对课程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提到,自己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与伦理方面,但是单靠自己摸索会产生大量时间成本,因此在课程中加入相应的案例和知识框架将有利于研究的高效进展。

李宇明教授对此次研讨会做了最后的总结:第一,要科学认识语言资源(语言数据)的性质和功能;第二,课程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课程建设要有三个理念——即,一是谁有能力将课程建设起来,二是重视新理念驱动、工具驱动、需求驱动,三是课程的关键是把硬核课程建立起来;第三,重视领域需求,找到语言资源应用的目标场景,在场景中培养学生,形成个案、案例;第四,尝试与国家数据局联系,与我们的语言资源学专业对接,并可以考虑承接社会培训班、短训班,在实践中完善学科建设,了解社会需求;第五,从学科体系上看,任何一门课的学科作业和学科评价都要指向创造性和长远发展。

研讨会不仅对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也对语言资源学的范畴、学科体系、学科目标等展开了深交流。“语言资源学”课程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理清了课程建设的思路,为各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对语言资源学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责编:王隽毅 王丹阳)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