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到北京语言大学调研。他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持续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在中共北京语言大学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怀进鹏部长一行调研体现了国家对北语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充分肯定与殷切希望。为切实回答好怀进鹏部长“世界教育、中国何为”“教育强国、开放何为”之问,北语党员干部热议调研指示精神。
倪海东书记强调,各职能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怀部长讲话,要吃透怀部长讲话的精神内涵。怀部长的讲话既是对我们建校60多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高度期望,既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发挥好在国际中文教育中“领头羊”“排头兵”作用。宣传部要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开展学习,要掀起一场学习怀部长讲话的高潮,要做好怀部长讲话的宣传、解读、报道工作,进一步凝心聚力、提振士气。
要全力做好国际中文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建设。目前,我们的国际中文学院专攻理论研究,应用中文学院主要负责培养应用型人才,汉学与中国学学院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相关单位一定要明确未来工作的重心,重点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同时,做好短期生培训,积极服务国家和北京市需求。另一方面,要举全校之力,做好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要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谋划好、回答好学科、专业怎么建设,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怎么发展的问题。
段鹏校长指出,怀进鹏部长的讲话是对学校党委、学校工作的充分肯定,表达了部党组对学校的关怀。国际中文教育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怀部长指出,要“持续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这在其他高校是从来没有提过的,这是对我们培养了30万留学生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嘱托,要我们培养更多知华友华国际学生,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做好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但是,这也告诉我们不仅仅要做国际中文教育,现在我们的学科门类达到11个,未来我们还要多学科协调发展。
我们主动超前布局交叉人才培养,北京市的5个交叉培养专业,都是我们与各兄弟院校合作的,未来还要继续开拓好更多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有力应对变局,成为了“中阿10+10合作计划”牵头单位,为沙特培养了806名中文教师,积极拓展与中东地区、中亚地区的合作,区域国别学争取下高端智库,这些我们独有的优势,要继续经营好。我们奋力开拓新局,推进雄安校区、海南校区建设,在哈萨克斯坦建分校,这些都是我们开拓的新局面。我们“三强三新”的学科布局也是正确的。要用区域国别学冲击“双一流”,发挥好高端智库作用,产出更高水平成果。要继续做好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做好学科归队,做出北语的特色。要重新做好外国语言文学建设,下次学科评估,争取从“B+”序列冲入“A-”序列。
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全球孔院建设,这方面我们是专业的,在其他高校退的时候,我们更要进一步,走好文明互鉴之路。未来,要“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就不能只是做国际中文教育,要转变思路,弘扬中华文化工作,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到世界各地,把总书记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传到世界各地。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坚决落实好怀部长的指示要求。
学校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 李志坚:
学习怀进鹏部长调研北语时的指示精神,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既要立足教育本身看教育,更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像怀部长所说的那样,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深入思考“世界教育、中国何为”“教育强国、开放何为”。我们要在这一角度下思考北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思考教育强国、北语何为。二是要进一步校准学校定位。“持续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既是怀部长对北京语言大学当前事业发展的肯定,又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许,学校要自觉坚持这一定位,在多学科协调发展、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使“高地”更高。三是要进一步体会部长指示中体现的哲学内涵。部长指示中“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这18个字,体现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对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面对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对国际中文教育、外语教育的影响,我们要深刻领会、有力落实好“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的要求,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黄展:
怀进鹏部长考察调研北语,围绕“一个聚焦”“一个时代命题”“一个目标”,期望北语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中国教育与世界”两个关系,深入思考“世界教育中国何为、教育强国开放何为”两个问题,在国际中文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际化办学实践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领域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围绕怀进鹏部长对北语事业发展的期许,党委宣传部将在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加大重点中心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北语的国际影响力和以及我国教育的话语权;二是培养一支国际青年“网红”,通过他们宣传北语,宣传中国,宣传北京,传播中国好声音;三是新建官微账号(英文版)和国外新媒体账号,策划选题,加大国际传播;四是加强与主流媒体(国外版)的合作,共同打造系列栏目,让更多的国际学生参与其中,扩大北语影响力。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 展明锋:
国际中文教育是北语的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和强校之基,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当前我们要多层次全方位讲好北语国际中文教师故事,既要有历史、现实和未来多个视角,又要有宏观、中观和微观多个层面,在此基础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从国家层面讲好国际中文教育的价值意义,讲清北语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的特殊使命,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国际中文教育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北语在新中国对外交往的大局中应运而生,传播汉语、弘扬中华文化是北语的使命职责,学校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二是从教师层面讲好北语一代代国际中文教师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感人故事,树立国际中文教师的感人形象。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带领学校师生重温国际中文教师传播汉语、弘扬中华文化的热忱初心和光荣岁月,充分感受老一辈国际中文教师肩上的使命担当和心中的家国豪情,学习他们勇担使命、辛勤拓荒的家国情怀和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人生抉择。三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北语精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立足学校历史发展和办学实际,坚持思想引领、发展驱动、榜样示范、底线约束,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局面。要引导广大教师秉承“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校训,弘扬“爱国担当、诚朴厚德、求真创新、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增强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践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颜伟:
2024年6月3日怀进鹏部长到校调研中首次提出要“持续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强调“要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中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为我校未来的学科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遵循,启发我们不仅要继续做大做强国际中文教育这一传统优势学科,还应在现有的11个学科门类基础上朝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目标阔步迈进。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将以怀部长的指示精神为指导,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提前谋深谋实,做细做精未来五年规划。在完成、总结“十四五”规划和“十大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编制好学校“十五五”规划,兼顾连续性和阶段性,重点任务和一般任务,规划设计和落实实施,系统推进各个专项工作按步骤有序展开。二是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学科梯次发展布局。在“1+3+5+5”的学科布局的基础上,构建“1+3+3+N”的学科建设总体布局,重点建设“三强三新”新型学科体系。构建学科良性发展生态,完善学科发展体系。以“高水平学科跨越工程”为支撑,实施培优、培特、培需项目;以“学科拓展工程”为创新引擎,夯实学科间深度融通的基础,推动交叉学科发展。三是实现学科新突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做好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学、翻译、艺术学、教育学和应用心理学位点申报,丰富学科布局;厘清国际中文教育、教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翻译学与外国语言文学之间的关系,形成以特色谋优势,以优势促发展,以发展求突破的学科建设良性循环机制。四是促进机制创新,提升学科建设管理水平。整合学科资源,捋顺学科关系,做好学科归队,以高水平团队建设为核心,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学术平台建设;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强化内部评价和单位管理责任,建立学科导向的跨部门资源投入联动机制,发挥教学科研单位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内部评价体现办学理念并产生正向指引,形成学科建设的合力。五是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以贡献为导向,促进发挥好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国家级高端智库平台的作用,产出更多更高水平咨政成果,争取多获得国家级领导批示。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培育中国语言文学、国际中文教育特色,打造学术竞争优势,支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转型发展,力争登上新台阶。
教务处处长 王瑞烽:
怀部长的讲话是对我们建校60多年来工作的肯定,是对学校党委、学校工作的充分肯定,表达了部党组对学校的关怀,同时也是对我们学校未来工作的高度期望。我们每个北语人都深受鼓舞。怀部长指出,要“持续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这是对我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充分肯定。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北语的国际化特色,充分利用世界知名合作院校资源,进一步做好联合培养项目。建设国际化课程和讲座,聘请世界知名高校学者来校授课。 怀部长强调,“要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中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我们要主动超前布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做好5个文工复合的跨校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与一流高校共同培养卓越的文工复合型人才,未来还要继续开拓更多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奋力拼搏,进一步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长远目标不懈奋斗,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董川:
在调研我校期间,怀部长对北语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要“持续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要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中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怀部长的指示和嘱托不仅是对北语过往工作的肯定,也对我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从事外事工作,都应时刻铭记国家对我们的期望,承担起所肩负的责任。展望未来,我们将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我校进一步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关系,构建以中亚、中东、东盟为圆心,辐射全球、重点突出的战略伙伴关系网络;统筹做好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打造涉外办学项目金字招牌;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探索,为师生搭建学术科研国际合作平台;扎实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与担当。我们将努力推动北语教育对外开放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全力落实怀部长指示“促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质增效,为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教育管理处副处长 黄潇潇: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大做强国际中文教育。完善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国际中文教师教育的全球引领地位,提升应用中文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培养高层次汉学中国学人才。探索开展“汉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汉语+”双学位、“汉语+”辅修学位、“汉语+”专业(行业证书)、“汉语+”方向四个层级的培养体系。加强国际学生通识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外语授课课程比例;打通各学院课程,推动课程体系集成创新。深化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加强海外分校教学质量评估监测,推动课程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二是持续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开展新形势、新需求下国际中文教育基础性、实践性、前沿性研究,国别区域外语/中文教育专项调研与比较研究,为国际中文教育提质增效提供解决方案。打造文化体验与国情教育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产学融合育人渠道,完善“行知中国”国际学生实践课程体系。鼓励学生深度参与科研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三是提升知华友华国际学生培养水平。五维并举开展“三进”工作,深化国际学生课程思政改革创新。2023年,北语在总结多年国际中文教育办学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汇聚优势、凝练特色撰写 “以知华友华为引领的国际中文教育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北语60余年来的“零突破”,这代表着北语的国际中文教育实力被各界认可,也证明了我们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知华友华国际人才培养,着力培养知中文、懂中国,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人才。
国际中文学院党委书记 梁彦民:
怀进鹏部长莅临北语调研指导,强调要做大做强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学院师生备受鼓舞,斗志昂扬。正像倪海东书记、段鹏校长强调的那样,“国际中文教育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一定要发挥好在国际中文教育中ʻ领头羊ʼ ʻ排头兵ʼ作用。”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到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使命愈加凸显、内涵不断拓展,作为国际中文教育核心的教学科研单位,国际中文学院将进一步加大理论研究,首先以标准研究与建设为引领,研制新一代适应时代需求与学科发展需要的教学标准、大纲与规范,创新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体系;其次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研究创新,更好融合数字、信息技术,深化、丰富“北语模式”;再次研发新一代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为国际中文教育预本硕博一体化建设提供资源支撑与供给。“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谋划好、回答好学科、专业怎么建设,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怎么发展的问题”,承担起新一代国际中文教育学人的责任。
国际中文学院院长 沈庶英:
怀进鹏部长一行调研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是对我校六十余年来向世界进行语言文化传播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校在促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期望。国际中文学院将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怀进鹏部长调研指示精神,进一步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积蓄力量、夯牢基础,结合今年的重点工作主要做好三件事:一要坚定信心,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特色,进一步梳理总结凝练学院办学特色,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二要抓住机遇,贯彻落实指示精神促发展,完善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课程体系,守好课堂主阵地,推进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工程,构建实践育人的国际学生培养体系。三要围绕学院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狠抓落实,不断深化来华留学生课程改革创新,引导来华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热爱中国,更加自觉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 罗林:
6月3日上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到学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院调研,大家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研究院将深刻贯彻学习怀部长本次调研指示精神,重点开展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体现北语作为“小联合国”的民间外交作用;二是落实首届中阿(拉伯)峰会涉教育领域有关成果,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的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之“青年成才行动”,北语已申请加入“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并成为“青年成才”领域中方牵头高校,将致力于建设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三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加快建构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体系,需要破除原有单一学科思维的束缚,实现整体创新,探索包括交叉社会科学、融合人文学科、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多学科方法论、协同教学资源在内的五点研究路径。研究院将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发挥国内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的特色及作用价值,在重点研究领域取得更多代表性成果,为回应“世界教育、中国何为”“教育强国、开放何为”贡献力量。
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院长 王佶旻:
6月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到我校考察调研,深入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了解教育评价学科和研究工作。怀部长听取了评价院题为《凝聚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汇报,与会场专家做了沟通交流,并参观了评价院及我校相关单位的重要成果展示。评价院作为部长调研的重要单位,第一时间组织全院教师和党团学生干部集中学习怀部长此次考察调研的相关精神,深刻领会校领导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同志们纷纷表示,将以怀部长考察调研评价院为契机,着力做好教育评价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开展教育评价国际化与中国化研究,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评价与政策研究、国际中文教育治理体系研究等,服务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进一步做好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研究,加强教育评价学学科建设,建设以教育学为核心,以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支撑的教育评价学交叉学科。未来,评价院将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发挥学科特色,打造服务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高端智库平台,助力学校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国际化办学实践平台。
(责编: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