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51位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2位总统代表,非盟委员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此次峰会。这是继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国际型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精心选派了一支由34名语言专业能力突出、政治立场坚定、志愿服务经历丰富的优秀志愿者们组成了本次志愿服务团队。9名志愿者服务于本次峰会的新闻中心,18名志愿者服务于峰会城市采访,7名志愿者服务于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提供了累计2500小时的服务时长,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北语青年的力量。
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志愿服务工作,在收到上级单位相关工作通知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志愿者工作组,组建了临时党、团支部,选派外国语学部团委书记毛星月老师为带队教师,制定了志愿者保障方案、设立了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所有志愿者能够“零顾虑”上岗。
精心筹备,专业培训筑基石
为确保志愿者团队能够高效、专业地服务于峰会,北京语言大学提前两个月启动了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志愿者招募与培训工作。8月25-26日,志愿者们前往温都水城会展中心接受主办方组织的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在培训中,志愿者们了解了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从大型活动应知应会和志愿服务理念等理论知识到礼仪规范、沟通技巧等实践技能,全方位地提升了志愿服务水平。
8月31日,部分志愿者前往国家会议中心踏勘,熟悉场地设施,与岗位片区老师对接工作内容。内容丰富的培训与会前场地踏勘使志愿者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以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峰会。
出征仪式,激扬青春誓师行
上岗前夕,我校举行了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志愿者出征仪式,党委常委、副校长黄益方,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于伟,校团委书记张晴,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晓波,心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旭出席仪式,活动由校团委副书记邹泺铱主持。黄益方副校长在仪式上发表讲话,强调中非合作重要性,并对志愿者提出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团结互助、各展所长,遵守纪律、确保安全三点要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于伟老师、校团委书记张晴老师分别宣读了成立临时党、团支部的批复,为本次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加强组织保障。毛星月老师介绍了岗位情况和志愿者前期筹备工作情况。学校为鼓励志愿者积极投入工作,为全体志愿者发放保障了物资。在庄严的志愿者宣誓中,每位同学都更加坚定了决心与担当,为保障此次峰会全力以赴。
突出优势,精准服务显担当
峰会期间,北京语言大学的志愿者们分别在国家会议中心与城市采访活动中提供语言翻译、媒体接待、现场引导、信息传递等多项服务。
国家会议中心
9月2日,服务于国家会议中心的志愿者团队正式开启了为期四天的工作。9位志愿者们活跃于公共信号收录室、卫星传送室、图片中心、公共媒体工作区、媒体餐厅、临时邮局等不同的功能区域,他们在整个峰会期间,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过硬的专业能力配合现场工作人员,为中非双方记者及参会嘉宾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在综合服务台的刘思佳同学在服务时被新华网记者拍到了正在工作时的照片,她与人工智能“小柒”一起迎接着外国记者的到来。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位来自法语国家的记者问到“小柒”会说哪些语言,当听到“小柒”会说法语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惊喜。交流结束后,该记者还主动在留言簿上留言,称赞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和会场安排的细致和周到。
城市采访
9月3日-4日,城市采访的17位志愿者分为3个班次前往各自的工作岗位。服务期间,他们成为了连接中外记者与北京深厚文化底蕴及前沿科技成就的坚实纽带。他们不仅承担了引领中外记者深入探访隆福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等北京各大文化地标与北京亦庄科技产业园科技高地的重任,还积极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组织协调记者参观进度、解答外国记者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相关问题,确保每次参观活动的顺利进展。
组织建设,激发内部活力
在志愿服务期间,临时党、团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丰富的理论学习进行思想引领,举办集体生日会传递温暖与关心。在理论学习中,带队教师、临时党支部书记毛星月组织全体志愿者集体学习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鼓励大家提高站位,挺膺担当,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勇当志愿先锋。临时团支部策划了有关中非论坛的知识问答,在志愿者轮番抢答中,使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更加入脑入心。在学习活动之余,临时党、团支部为8月、9月过生日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举办了暖心的集体生日,全体志愿者为他们送上祝福,在欢声笑语中凝聚、贴近了各位志愿者的心。
志愿风采,奉献诠释青春
我校志愿者表现突出,受到高度认可。志愿者王诗然被《北京青年报》题为“每一位志愿者都是六边形战士”一文报道。她在城市采访岗位服务后,又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参与到非遗展示区、CAVE 8K沉浸式互动体验区的志愿服务中,脚步始终没有停下。志愿者张嘉雯、盖尔淇在岗位培训的画面也被记录在了“青春北京”发布的《北京欢迎你!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视频中。这生动地展现了北语志愿者的良好风貌,也是北语志愿者的缩影。
志愿者感想
作为一名英专生,在国际会议中心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是一个实践语言技能和提升语言能力的宝贵机会。与来自不同高校的志愿者们一起工作、交流学习,提升了我团队合作的能力,锻炼了我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临时邮政服务点的服务经历让我意识到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和乐趣,激励着我学习更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外语表达,为了日后用外语向世界讲述更多中国故事而努力。
——202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黎璐瑶
在新闻中心和在参观三大文化设施期间,我实地看到了媒体是如何工作的,中国的媒体采访外宾,外国媒体认真拍摄,我们都在不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在8K沉浸屏体验处服务时,虽然本人有些社恐,但依然积极邀请媒体来体验,为他们认真讲解过后,看到大家都对这里的设备感到好奇、新奇、惊奇时,非常有成就感。
——2023级法语口译专业 硕士研究生 石婕
作为北语的一份子,我深感荣幸能用所学语言与外国记者交流,为深化中非友谊贡献力量。此次志愿服务让我领悟,语言相通让我们跨越文化差异,而情感共鸣可筑起友谊的桥梁。两位非洲记者的笑容触动了我,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认同感的意义,也将会一直激励我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级阿拉伯语专业 本科生 张誉晓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圆满落幕,北语志愿者在本次志愿服务工作里,以专业技能为墨,以无限热情为笔,书写着属于志愿青春的华美诗篇。愿北语青年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绽放光彩,让北语志愿者的名字,永远闪耀在无私奉献的舞台上!
(责编: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