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2024年9月21—22日,由我校教育部“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虚拟教研室联合温州大学、外研社共同主办的“用好系列教材 讲好当代中国——‘理解当代中国’视域下国际中文课堂构建与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浙江省温州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指导,温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办,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课程与教材专业委员会协办,《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期刊提供学术支持。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20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
开幕式上,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温州大学校长赵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刘捷先后致辞。
郁云峰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增进国际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桥梁。近年来,全球“中文热”持续升温,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越来越多外国朋友希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从世界范围看,学习中文的整体氛围逐步从起步阶段我们要“走出去”,向国外民众“我想学”转变。中文的实用价值正不断凸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希望中国配合支持开展中文教育的需求十分强烈。
“理解当代中国”是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许多高校和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比如,北京语言大学在教育部支持下牵头组织创编“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立足当代中国,融入国际视角,回应时代之问,满足学生之需,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读懂中国。北京语言大学还在教育部指导下建设服务教研的虚拟教研室,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和提升的平台。希望国际中文教学在帮助海外中文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时,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文化和理念的故事,要运用好换位思考的方法,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中文教学和学习者对当代中国的关心关切有机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郁云峰最后表示,语合中心愿与各方深化合作,服务新需求,应对新挑战,共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更多外国朋友理解当代中国,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践行全球文明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段鹏校长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在我国开创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背景下召开的,为中文学习者提供多元化、高水平、高质量的中文教育,培养精通中文、融通中外、知华友华的优秀人才,是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语言大学将矢志不渝肩负好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三强三新”学科体系建设优势,努力开拓办学新格局。在语合中心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与学界业界同仁一道,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实现更多突破与创新,为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赵敏校长指出,温州大学始终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坚持把语言文字作为立德树人和推进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不断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刘捷总编辑指出,“理解当代中国”视域下的中文课堂构建与教学创新,是国际中文教育在推进教学创新、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方面的具体体现。外研社将以数字化、国际化为方向,继续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探索。
开幕式后,段鹏校长和“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虚拟教研室牵头人刘利教授分别以《国际中文智慧教育,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和《用好系列教材 讲好当代中国——“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段鹏校长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是讲好中国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展示中国的重要途径。北京语言大学牢记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嘱托和期许,在开辟智慧教育方向、实施智慧教育工程、研发智慧教学系统、开展智慧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尤其是近年来集中全校优势资源,融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及中文教育新理念,研发集成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技术,全新构建面向全球的国际中文智慧教育体系,力争为全世界中文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全周期、全流程、智能化的语言教育平台、产品和服务,打造符合人类语言习得规律和中文教学规律的网络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智慧教育生态。
段鹏校长重点介绍了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和基于系统重点建设的“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智慧课程。目前智慧教学系统已内建融课件1.6万余个,各类习题52万道,具有有效构建和分析学习者画像、利用大模型等技术自动生成教学拓展资源、促进教学流程标准化、支持开放式教研团队组建等特点。“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智慧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知华友华国际学生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推广价值。
未来北京语言大学将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依托海外孔院、虚拟教研室等渠道和平台,全面开放智慧教学系统和“理解当代中国”智慧课程,支持广大教师创新教学设计、改造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以国际中文教育为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读懂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
刘利教授从四个方面阐释了“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的编写设计思路及思考,包括:
(1)探索新路径:重构国际中文教学育人功能。系列教材坚持“培育理解中国之根,浸润友善中国之心,增强讲述中国之能”的育人理念,积极探求语言与国情融合学习新路径。
(2)秉持新理念:让中国智慧、中国经验走进教材。系列教材借鉴CBI等教学理念及理论,首次提出“中文·国情”融合学习理念,首次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写进国际中文教材,并以中国实践相互印证,让学习者理解好当代中国。
(3)谋划新设计:通过“三位一体”“四个强调”寻求突破。系列教材坚持中国立场、立体叙事、国际表达的三位一体,特别强调语言教学与国情教育一体化,中国理论与中国实践一体化,中国经验与世界认知一体化,高阶语言能力与理解认同一体化,为构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新的知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4)实现新作为:以集成创新编好、用好教材。希望授课教师能够深刻体会、理解系列教材的“中文·国情”融合理念,将教材内容成功转化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路径,讲好有深度的中国智慧、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培养更多精通中文、融通中外、知华友华优秀人才。通过国际中文学习者的“他者”视角主动友善地讲述中国,成为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重要力量;通过理念驱动、内容驱动、方法驱动、实践驱动,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主旨报告后,北京语言大学郭风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院长冯丽萍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丁安琪教授、汉考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黄蕾副总经理、北京语言大学赵雷教授分别做专题报告。专家们在“理解当代中国”视域下,就教学目标、课程建设、项目体系及教育评价等发表了真知灼见。
研讨会设置“教师及教学资源建设”和“课程与教学创新”两个平行论坛,分别由中国政法大学宋春香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史艳岚副教授、青岛大学张连跃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鲁文霞老师主持。十余位代表围绕“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教材研究以及国际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等发言分享,与会者展开热烈交流、讨论。思想的碰撞,孕育出更多教学智慧,为讲好“理解当代中国”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圆桌论坛是研讨会最后一个研讨交流环节,北京语言大学闻亭教授、四川大学雷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行玉华副教授、温州大学黄雅琳老师,分别介绍了所在学校在“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教材应用、资源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教学模式、独特思考和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令人耳目一新。闻亭教授特别介绍了教育部怀进鹏部长考察北京语言大学期间她讲授的“理解当代中国”,独特的授课模式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也令现场教师深受鼓舞,增强了老师们讲好“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信心和决心。
“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出版两年来,全国已有近200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我校教育部“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虚拟教研室已开展线下线上教研活动10余次,全国各高校授课教师参与踊跃。虚拟教研室通过教师培训、教学研讨、资源共享等,实现教研互促,“理解当代中国”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我校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汇聚闻亭教授、刘晓海副研究员等一批优秀学者,积极研发“理解当代中国”智慧课程,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等期刊陆续发表多篇“理解当代中国”专题文章,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短短两年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北京语言大学教育部“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虚拟教研室将继续奋发有为,深度开发“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资源,与全国高校“理解当代中国”课程教师同心同德,全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责编: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