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我校召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2-11-29  新闻来源:出版社 

——暨首届“北语社杯”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大赛颁奖礼

 

1124日,由我校出版社与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心联合主办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暨首届‘北语社杯’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大赛颁奖礼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行,李宇明书记、崔希亮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戚德祥副校长全程参加了会议,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静炜博士到会并讲话,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会议由出版社党总支书记赵中平主持。李宇明书记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的主旨发言。他指出,信息化对时下的生活发生着重大影响,平面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信息时代的教学要素也相应地在发生着变化。新时代的教学资源应该是以电子形式为主的资源,并应循着“资源共建-搭建平台-整理审定-资源共享-更新优化”的模式来建设。同时教学资源的内容也不应仅仅局限为语言方面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文化的内容,尤其是能反映现代中国的内容。李书记对出版社组织这样一次以“教学资源建设”为内容的比赛和研讨会表示充分肯定,他勉励出版社以及所有与会代表,要以新的理念来共同探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机制。

静炜副主任代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当前国际汉语教学事业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全球对于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断地攀升,这对于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源建设方面既需要尽快制订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也需要着力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孤立化建设”向“立体化、系列化、配套化建设”的转变;同时教学资源内容也应注意突出多样化、科技化和个性化。静主任充分肯定了过去几年中北语社与国家汉办成功合作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对于北语社组织此次大赛感到非常令人鼓舞,称“北语社再一次走在了业界的前沿”。

崔希亮校长在闭幕式上做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对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所有评审专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崔校长评价本次大赛对学科建设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希望这项活动能够继续组织下去并成为一个品牌。他指出,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资源不是太多,而是严重匮乏,一是因为资源建设不足,二是因为未能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出版社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北京语言大学也有责任有义务给予鼎力支持。

以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宗旨的首届“北语社杯”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国内78所院校师生的广泛参与,累计收到正式参赛作品285份,覆盖了综合、口语、听力、阅读、写作、视听说、文化、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多种课型。大赛邀请到北京语言大学戚德祥、刘珣、崔永华、姜丽萍、郑艳群、张黎、刘长征、张辉、张健,北京大学张英,北京师范大学朱瑞平,复旦大学吴中伟,华东师范大学张建民,吉林大学刘富华,南开大学卢福波,上海交通大学翟宜疆,西安外国语大学孟长勇,厦门大学郑通涛,中国人民大学李泉,中山大学周小兵等20位业内学者担任评审专家。首先经过专家组的4轮研讨,制定了大赛的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继而经过组委会初选、专家组复选、专家组终评等3项程序,最终评选出6个组织奖项和55个个人奖项。

会上,出版社总编辑张健代表大赛组委会向大会汇报了本次大赛的组织情况及评选程序,随后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依次揭晓了“首届‘北语社杯’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大赛”各个奖项的评选结果,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品和证书。

颁奖礼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代表就“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展开了学术研讨。我校崔永华教授首先代表评审专家组向大会介绍了本次大赛参赛作品的总体情况及特点,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我校郑艳群教授、出版社张健总编辑分别就“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汉语教学资源新发展”做了主题报告,我校汉语速成学院王艳老师、莫丹老师等8位获奖者在会上做了作品展示,评审专家结合展示作品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点评。会议最后,我校刘珣教授做了大会总结。

与会专家及代表们纷纷对本次大赛及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大赛紧贴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抓住了学科建设的薄弱环节,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务实的实践性,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促进业界提升对教学资源建设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大赛的组织科学、周密,评选客观、公正,成果丰硕;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与参赛者的作品展示、专家点评都非常精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实际的指导意义。“北语社杯”教学资源大赛必将成为一个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国际品牌。

 

国家汉办静炜副主任讲话

李宇明书记为获奖者颁奖

崔希亮校长讲话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