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7日,汉语速成学院速成系的三百多名留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分三批赴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地进行了长途语言实践活动。
长途语言实践的目是为了让学生在领略江南美景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跟以往一样,老师们行前根据行程为学生设计了 “我来当导游”的任务,学生分组准备相关景点的介绍。旅途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导游任务。有的小组采取的是一人介绍、其他组员翻译成多国语言的形式;有的小组采取的是有奖竞猜的形式。初级班学生由于语言水平有限,介绍过程还夹杂些英文。中高级班学生汉语水平较高,介绍形式更为丰富。有的小组提前制作了西湖的游览图发给同学们,大家一边看着游览图一边听讲解,西湖的美景瞬间呈现在了眼前。还有小组在出发前上网找了很多上海小吃的图片,更是馋坏了不少同学。这种让学生自己当导游的任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用汉语表达的能力,也增加了语言实践的趣味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旅途中学生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也随时进行讲解。有的学生不明白上海的简称为何为“沪”,老师告诉他们“沪”是当地渔民捕鱼用的工具。无论是上海博物馆里的奇珍异宝还是南京路上的灯火缭绕,无论是城隍美食的色香美味还是浦东高楼林立的现代街景,上海的一颦一笑,一动一静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弄堂”、“石库门”这些文化色彩浓郁的名词,也越来越生动立体地展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新旧城区的穿梭也带着他们仿佛真实地经历了上海发展变迁的历史,学生们不仅看到了书本中那个名为“小纽约”的上海,也体会了老上海的地道风土人情。
挥别上海,我们来到了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细腻让同学们感觉到了与上海都市文化的强烈反差。走在静静的巷子里,闻着桂花糕的香气,听着店家的吆喝,看着旧屋中的老妪出门招呼,这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安静,恐怕是来自异国的同学们第一次经历。学生们拿着相机不停地按着快门,记录蓝底白花布的素雅,记录老街屋瓦巷柱的沧桑,记录石桥流水的安逸。“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坐在西湖的游船上,听着白蛇与许仙的动人故事,学生们远望断桥和雷峰塔,都陶醉在这个唯美的爱情故事里。在苏州,学生坐船游览了大运河。看着两岸的明清古建筑和灯火阑珊的山塘街,听着大运河的历史,学生们都在感叹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在龙井茶园,学生们不仅品尝了上好的龙井茶,还有的同学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亲自尝试了炒茶。参观狮子林时,苏州园林的精致和变化,让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江南的灵动和美好。在苏州丝绸厂,同学们不仅见到了从蚕变成蚕丝制品的全过程,有的还饶有兴致地亲自体验了制作的过程。
快乐的时光总是格外弥足珍贵,历时五天的长途语言实践活动很快就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这次语言实践活动既深化了同学们对中国江南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汉语水平,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成为了他们中国留学生活中一段美好而难忘的经历。

灵隐寺

上海博物馆

乌镇

中山陵

我来当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