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我校获批三项北京市共建项目

发布时间:2012-11-19  新闻来源:科研处 

日前,我校申请的三项2012年度北京市共建项目,均通过了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先后组织的“共建项目”评审。三个项目分别为:曹志耘教授主持的“北京方言文化典藏”, 宁一中教授主持的“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 高金萍教授主持的“‘北京精神’跨文化传播研究”。

“共建项目”全称为“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是由北京市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持,根据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交流工作的需要,在中央在京高校设立的资助项目。共建项目旨在支持中央在京高校的发展,引导中央在京高校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项目简介:

曹志耘教授:“北京方言文化典藏”

北京方言文化典藏项目针对如何及时有效地保存和保护方言文化这一当今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按照统一规划,采用科学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实地调查收集实态的北京方言文化资料,经整理、加工,建设北京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编写出版《北京方言文化典藏》图册,为保存和传承北京传统方言文化而努力。

该项目主要包括调查和建库两方面内容。首先,实地调查用特殊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9个大类,共800多个调查条目。调查时既要记录方言说法,还要通过高质量的录音、摄像和照相等方式保存实态资料。然后,建立“北京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以多媒体数据库的形式保存所有调查点的所有调查资料。并通过开发网络版和单机版的资料库应用软件,向学术界和社会大众提供相关服务。

北京方言文化典藏是一项顺应民意、具有前瞻性的工程,调查研究结论将拓展汉语方言学的研究领域,并对民俗、民间文化等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本项目可为方言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创建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为加强国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

宁一中教授:“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

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发展期间的一个战略目标,是要准确把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及具体方式,客观评价中国文化传播的具体效果,以更有效地推动未来文化推广工作。

由此,本项目拟以在京外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调查对象,重点考察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具体需求,分析文化传播的影响要素与有效途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需求与理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与具体效果、北京文化符号与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学校教育与培训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与形式。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明确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状况与需求重点,确定以北京文化内涵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传播主旨与方式,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基础数据与分析报告,同时以学校教育与培训为基础,打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体系项目(包括系列讲座、品牌课程、普及教程等),扩大北京世界城市的文化感染力,强化北京世界城市的情感亲和力。

高金萍教授:“北京精神”跨文化传播研究

201111月, “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践行“北京精神”对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是北京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说明“北京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深刻内涵,也是北京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本项目拟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开展:一使用北京语言大学外媒报道分析系统,监测国外主流媒体对于“北京精神”的报道,分析外媒关于“北京精神”传播的舆情特点;二依据各国城市精神塑造的文献研究,结合“国外主流媒体关于北京精神相关报道的舆情分析报告”,探寻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对外传播策略。本项目旨在从实践层面上分析北京精神外宣活动的传播效果、得失与经验,从理论层面上研究城市精神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外宣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塑造北京城市形象、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服务。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