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国际商学院举办“把脉世界经济形势,寻求中国金融经济发展”高端论坛

发布时间:2012-09-12  新闻来源:国际商学院 

201299国际商学院成功举办了校庆系列活动:“把脉世界经济形势,寻求中国金融经济发展”高端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博导瞿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导仲鑫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导粟勤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博导温来成教授担任演讲嘉宾。此外,还有其他高校及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和学者也应邀参会并发言,国际商学院院长刘克教授,副院长徐进前教授,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出席了此次会议。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多端,如何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寻求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关心和深入探讨的。首先,瞿强教授就我国房地产调控提出了看法。他认为房地产业必须被调控,要“软着陆”,把握关键点,做好“换手”,即完成房地产调控从短期的刺激政策到中长期机制的过渡。仲鑫教授探讨了我国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大环境下怎样缓解贸易摩擦问题。她提出,在工业、制造业衰退的状态下,贸易摩擦能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内市场占有缓解。粟勤教授通过分析资本增长、税后利润等数据,认为中国的中小银行的发展不容小觑,但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小银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随着地方政府和中央机构的介入,优胜劣汰是必然结果。温来成教授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爆发性增长其实存在很大隐患。他指出,要完善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必须奠定其在公共财政体系中的地位,做到无利可图等。

在会议上,我院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发言。张爱玲副教授从贸易的角度谈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的选择,人民币要从结算货币逐渐向储蓄和投资转换,实现真正的国际化。李莉副教授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要学习国际经验,注重战略、策略的选择。人民币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要取决于中国的经济的内功。王岚老师的研究显示,交易关系和社交关系促进了企业的外部融资效率,政府应该建立集权的信用评估体系,推动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张欣怡老师从分税制联想到高等教育的均等化发展,提倡要优先发展教育,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副院长徐进前教授认为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主要在市场定位、竞争对手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中小商业银行适宜选择求异型为主、跟随型为辅的定位战略等。最后,院长刘克教授发言,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及人民币汇率。他从中外物价比较出发,以生动的事例引出人民币被高估的问题。另外,地方债,资本外逃等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这次会议从筹备到顺利召开,凝聚了众多老师的心血。会议的圆满举行,让大家对中国当前的金融、经济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收获颇多。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