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师生参加第十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PCC2012)和第三届语言声调问题国际研讨会(TAL2012)

发布时间:2012-06-14  新闻来源: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201251820日,第十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PCC2012)在上海同济大学隆重举行。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曹文教授及2010级在读硕士生李润、樊蔷蔷等应邀与会。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代表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重要的系列语音学会议之一,PCC2012侧重于汉语方面的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以推动汉语音学/音系学研究与世界语音学/音系学研究接轨为目的。会议的主题是走向世界的汉语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会议邀请了Ian Maddies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许毅(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林茂灿(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梁洁(同济大学)、石锋(南开大学)等5位学者作了大会主旨报告。

在本届会议组委会的安排下,曹文教授担任了大会第一天下午分组讨论会的主持人。在分组报告中,李润同学作了题为普通话疑问程度的韵律表现的发言,报告反响热烈。

大会之后,对外汉语研究中心魏伟、李润、刘璐三位研究生还参与了由许毅博士主持的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Speech Prosody Based on Articulatory Dynamics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from Concept to Practice的专题报告,对国外韵律研究的最新进展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回京完成了2009级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后,曹文教授带领2010级在读硕士生姜虹、刘璐于526日至29日又参加了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三届语言声调问题国际研讨会(TAL2012,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nal Aspects of Languages)。

此届研讨会由国际言语通讯协会、国际语音协会、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等十个协会共同主办,由南京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日本、瑞典、新加坡、英国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跨越不同语言与学科的声调探索

这是一次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会议。大会主要的关注对象是世界上形式多样的声调语言,包括从语音学、音系学、心理学、神经学、病理学、教学实践、技术应用等各个学科角度所做的声调研究。会议分为主题报告、口头演讲与海报交流等环节,共邀请了王士元(台湾中研院院士、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主编、香港中文大学教授),Hiroya Fujisaki(日本工程院院士、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东京大学教授),John Ohala(国际语音协会前主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Klaus KohlerPhonetica主编、国际语音协会前主席、德国Kiel大学教授),Philip Rose(澳洲语音科学技术协会司法语音学委员会主席)和Alexis Michaud(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等6位国际著名学者做大会主题报告。

在研讨会上,曹文教授和学生姜虹、刘璐一起对报告Identification of Mandarin Tone-2 and Tone-3 in Disyllabic Contexts by Chinese Natives and Japanese Students 进行了海报展示。他们的研究引起了不少与会者的兴趣。

参加国际型学术会议,对中心师生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