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由人文学院新闻系和校宣传部主办的“新闻传播学前沿论坛”系列讲座第三十二讲在教四105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刘富为新华社高级编辑、国内部民族编辑室主任,他曾获得新华社首届十佳编辑,曾出版国内第一本研究晚报新闻的著作。
刘富的讲座主旨为“探索民族报道的规律”。他介绍了2009年新华社成立民族编辑室的背景,从对民族报道的认识入手,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一些体会。他认为,在民族报道的实践中,一定要处理好三种关系:民族发展与民族平等的关系;民族融合与民族特性的关系;新闻宣传与传播规律的关系。刘富着重强调了民族平等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不好,可能会出事,但不平等,更会出事!”刘富认为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民族新闻时应当注意照顾少数民族同胞的感受,措辞要得当。
刘富以2008年西藏“3.14”事件与2009年新疆“7.5”事件为例,与同学们交流了他对于突发民族新闻事件报道的认识及报道选题的策划。新疆的打砸抢烧事件发生时,新华社在新疆成立前线指挥部,作为参与前线报道的编辑,刘富对此次事件感触颇深。他认为,民族报道应该及时、公开,才能达到杜绝谣言、稳定民心的效果。“一开始就要放开报道。虽然敏感,但报比不报好,早报比晚报好,报得充分比不充分好。”
在讲座中,刘富也分析了当前国内民族新闻报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他提到,民族报道常常热得快,但冷得也快,如果没有热点事件,较难引起大众注意;民族地区幅员辽阔,民族新闻报道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由于民族新闻往往涉及宗教信仰,敏感性强,限制也较多。讲座最后,面对同学们对于新华社“以正面宣传为主”、“以典型报道为主”的定位的疑惑,刘富答道:“我们已经在转变了,希望以身边的普通人为切入点,引起大家的共鸣。随着时代的进步,咱们会越来越开放。”
随着中国的发展,民族问题正在成为国内新闻报道中一个日显重要的领域;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中国的民族问题、西藏新疆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国际社会关心的话题。做好民族新闻报道,是中国对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2009年新华社成立“民族报道编辑室”,是迎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大传播”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