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雷锋精神记心中,调查分队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2-03-06  新闻来源:学生记者团 

今年的35日是毛泽东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战士雷锋同志虽然只活了22岁,但是他那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却青春永驻。

为纪念这一日子,北京语言大学的各大“团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生会的单车骑士、志愿服务总队义务打气及擦洗眼镜、社团理事会的食堂纸巾赠送服务、人文学院的捐衣活动,高翻学院的养老院献爱心……都体现了身为8090后的我们,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诠释。借此机会,志愿服务总队新闻中心的记者们行动起来在校园、社区,后勤部门采访了近二十位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

80%的受访者认为雷锋精神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在任何一个时代,助人为乐、无私奉献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

【老年篇】受访的4050后的老人们都对雷锋有着深切的感情,生于40年代的“法盟”刘老师告诉记者,雷锋可以说是几代人的榜样。我们都应该一直学习雷锋精神,将其延续下去。 一位“50后”退休老教师还在采访过程中为记者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旋律。部分受访者建议,践行雷锋精神也要看对象。他们认为那些明明可以自食其力,却放弃尊严趴在地上乞讨的人是不需要帮助的。有时怜悯反而会破坏社会风气或者造成资源浪费。

一位退休中学教师告诉记者,那时候的雷锋只能算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和雷锋一样做着好事却不求回报。老人说,现代社会不是没有雷锋,而是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在这方面我们的社会和相关政府机构应该坚持惩恶扬善的准则。

【中国青年篇】年轻一代则对“学雷锋”这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一位90后的中国学生说道“学雷锋”不仅是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良心,践行自我的道德。还有同学表示“学雷锋”不是为了让他人感到一时的温暖,更是要推己及人,将其变成习惯进行到底。他们口中的雷锋精神可以非常简单,在豆浆店工作的阿姨就对帮别人掀门帘的好心人赞不绝口,不住感叹自己身在首都北京的幸福与满足。她说虽然自己每天干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工作,但时时都能体验到周围不同人带给她的温暖与快乐。每当工作到最疲惫的时候想到人们的善意微笑她都会再次振奋。

个别受访者认为当今社会想要学雷锋的人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钱的关系、上级与下属的关系。如果真的想要宣传雷锋精神、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有加强自身学习或者做一些确实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而非那些曾经被大肆宣扬的却十分形式主义不现实的行为。

【留学青年篇】在小联合国中,有一类不可被忽视的青年群体,他们就是各国的留学生。他们虽然对雷锋了解不多,只知道雷锋是个不计报酬帮助他人的时代偶像,但他们纷纷表示中国人都非常乐于助人。很多留学生都激动地回忆起自己刚到中国时,不知道哪里报到、不知道如何住宿、不知道生活细节的窘境,这一连串的“不知道”都是在中国友人的悉心指点、热心帮助下才渐渐找到了答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留学生们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友人的温暖、热忱、理解、关怀。也许在他们心中,雷锋是谁并不重要因为,因为中国人都是“活雷锋”,中国友人已用行动向他们阐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

此次调查小分队的行动让人们看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轻松多彩的校园生活并没有让人们忘却“雷锋”这个年代久远的名字,当然很多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以及对雷锋精神产生质疑的声音也的确引人深思。前路依旧漫长,我们仍需努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