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院张林军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和北京师范大学舒华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李平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张扬副教授等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论文《发展性阅读障碍语音范畴化知觉缺陷的普遍性:来自汉语声调感知的证据》近日被《儿童心理病理学杂志》(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确认接受,将于近期发表。《儿童心理病理学杂志》为心理学和病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其影响因子(4.36)在SCI收录的66本心理/发展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中排名第6。
该论文从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入手,通过行为和脑电实验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语音范畴化知觉缺陷的普遍性。研究发现对于正常组儿童,声调的范畴间和范畴内刺激引发的脑电失匹配负波波幅显著不同,这种差异在左脑电极表现得尤为明显,而障碍组儿童感知范畴间和范畴内刺激时的脑电失匹配负波波幅没有明显差异。
以往对阅读障碍和语音范畴化知觉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送气/不送气等辅音特征方面,而送气/不送气同时又属于快速变化的声学信息,范畴化知觉缺陷也可以用听觉快速加工缺陷来解释。汉语声调的主要声学相关物是基频,这是一种慢速的频率变化。因此,该研究发现的声调范畴化知觉缺陷为阅读障碍的语音范畴化知觉缺陷理论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