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张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多义词研究》已经通过鉴定,顺利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2年1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报告显示:1月份结项的149项成果中,鉴定等级为“优秀”的有28项,占结项总数的 18.8%。
项目简介:
该课题首次将现代汉语“一词多义”作为一个语言的子系统,旨在探讨它与其他语言要素的关系,描写分析其内在的结构性特征,并借鉴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阐释现代汉语多义系统凸显性语义关联的认知机制。
研究成果的主要价值在于:1)从多义性与语音、语法、使用度等要素的互制关系和多义现象内在的语义关系这两个向度,证明了现代汉语词汇层面的多义性是有规律、成系统的。2)如何区分一词多义和同音形异义是语言学一大难题,汉语由于音节结构相对简单、词长较短及汉字创制困难等原因,同音形现象异常突出,导致多义词与同音形词的关系更为纠结。该课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析方法,适用范围可覆盖各种词义衍化所形成的复杂的词义关系。3)从认知的角度,对多义系统中强势语义关联的成因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的隐喻、转喻认知方式对词义衍化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有利于拓展汉语词汇研究的理论空间。4)多义系统语义关联的发掘提炼可为词典义项收录、词汇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