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社会科学学院在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办研究生首届读书沙龙暨学科建设座谈会,学科带头人、校党委书记王路江、校党委副书记赵旻出席活动。会议由社会科学学院丁文阁老师主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郑承军、贾烈英、陈霞应邀参加。现场书香弥漫,学术氛围浓厚,研究生们侃侃而谈,一一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
同学们读书范围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等,推荐的书目也各具特色。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的《中国经济专题》,此书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新中国自成立之初至今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相互影响的宏大系统,读者不仅能从该书的内容上有所收获,还能在谋篇布局、研究方法、逻辑思维方面受到启发;台湾学者黄光国先生的《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一书从文化习俗的角度,介绍了对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习惯和规则,书中的14篇论文结构清晰,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推到结论,严谨的态度,创新的角度等都值得同学们借鉴;张岱年先生的《哲学思维论》从哲学“解析的”、“反省的”、“汇通的”思维方法上给予同学们颇多助益;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在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中就“研究中国文化模式怎样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出来”的主题,对“差序格局”、“礼制秩序”、“长老统治”等中国文化模式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此外同学们议及的书目还包括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朱光潜的《谈修养》、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及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同学们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考、探索能力。
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做了精辟的指导和精彩的点评。老师们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并且谈到读书不只是为了阅读而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疑问和价值观去读,同时还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这样才能将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赵旻副书记最后做总结发言,他恳切地指出,开展读书沙龙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研究生期间的读书积累对专业学习十分重要,他对思政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读书要找源头,要注意书的选择,多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有助于拓展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思政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读马列专著,专业方向不能偏离。第二,读书要有目标、有目的,专业学习的相关资料必须尽可能多的掌握,读书要与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研究阶段相结合,要注重实践,读有价值的书。第三,读书要学会提炼,随时写读书报告,不能边读边忘。写读书报告的过程就是在解剖一个知识体系,解剖一个理论,对于自己的学术敏感度、学术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培养,从而使读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沙龙活动在活跃的学术气氛中圆满落幕,同学们表示此次沙龙与其说是学生本学期学习成果的汇报,不如说是师生间对于阅读的深层心灵交流,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对于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读书沙龙活动现场

赵旻老师寄语学生

学院导师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