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我校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顺利结项

发布时间:2011-12-14  新闻来源:科研处 曹晓兵 阅读量:

日前,我校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鉴定,顺利结项。分别为:崔永华研究员主持的一般项目《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系统研究》;沈素琴副教授主持的一般项目《二十世纪中期前外国作品的汉译及其影响》;魏兆惠副教授主持的一般项目《两汉语法比较研究》。其中,沈素琴副教授主持的项目鉴定等级为良好。

项目简介:

崔永华研究员《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系统研究》:

基于我校研制的“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350万字的语料进行。本项研究从汉字、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加以统计分析,考察了外国留学生汉语习得的一些基本情况。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汉字系统描述、非汉字圈汉语学习者习得情况分析、韩国学习者汉字习得情况分析、日本学习者汉字使用情况调查,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词汇系统描述、外国留学生汉语自造词分析、汉语构词法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中介语中的“把…放…”短语分析。本项研究得到的一些结论和统计数据,对于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发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设计和教材编写,都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沈素琴副教授《二十世纪中期前外国作品的汉译及其影响》:

最终成果包括两部书稿:《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的外国文论译介及其影响:1915-1949》和《国外社科著作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1911-1949》。前者主要以俄、英、法、日、美、德等欧亚国家的文论在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的译介及其影响为研究重点,后者主要以西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美术、语言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译介及其影响为研究重点。二者共同勾勒了二十世纪中期前外国作品译介对中国现代文学文论及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影响,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译介研究的空白。

魏兆惠副教授《两汉语法比较研究》:

课题全面地利用两汉时期的各种文献,包括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本土文献和域外文献,口语性较强的文献和典型的文人作品的文献,在对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的词语附加、量词、被动式、否定句的代词宾语问题、动趋式的出现等若干语法专题进行描写和比较的基础上,再通过与先秦和魏晋时期汉语的对比,考察了两汉语法的特征和地位,并进一步提出两汉语法的历史归属:即东汉已经明显地具备了中古时期汉语的很多语法特征,从语法的角度来说,东汉应该看作是中古的一部分,而西汉,和先秦的语法相比有发展,但是和东汉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可以看作是上古汉语的晚期。另外,在具体的语法专题的讨论中,如动量词的出现时间和判断标准,被动式的表现形式和使用比例等,本课题也多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