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喜获两项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课题,分别是:曹志耘教授《北京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张维佳教授《北京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
9月8日上午,北京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筹备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语信司与北京市语委联合召开。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针对北京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的总体方案、任务分工和近期工作安排进行了研究,决定该项目名称为《北京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该数据库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子库,其建设工作在国家语委的指导和北京市语委的领导下,由北京语言大学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专家具体实施。曹志耘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
项目简介:
曹志耘教授《北京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本课题按照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落实“人文北京”发展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全市各区县范围内对北京话进行全面的调查、整理、记载、保存和研究,着重体现北京话作为普通话标准音和基础方言的作用,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特色,是首都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课题的预期成果除了汇总到有声资源库国家库中的语料外,还包括“北京语言地图”、“北京语言文化网上博物馆”、与文博机构合作建立的实体展示专区,等等。建设北京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是保护、开发、利用以语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语言文化工程,也是一项在新时期意义重大的语言文字工作。
张维佳教授《北京语言文化资源库》:
本课题拟采用人类学与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和现代声传技术,记录、观察、描述、采集与分析北京语言文化的口传形式和视觉文字形式,建立一定规模的北京语言文化信息数据库。具体包括北京“口传语言文化数据库”、“普通话吟诵视频数据库”、“‘北京皇家园林’楹联数据库”、“北京地名文化数据库”及“北京语言文化图典及数据库”。
利用资源库记录、保存、抢救优秀语言文化是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操作性,将助于推动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工作,有助于保护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独具地方特色的“京味”文化,促进北京文化创新和发展,丰富现代北京人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