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追光影之印迹 思艺术之现实

发布时间:2011-10-14  新闻来源: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阅读量:

——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电影文化”讲座

影视艺术是照亮现实的一面镜子。为加强中美在艺术上的交流,增加亚城民众对中国影视艺术发展历史与现实的了解,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2日下午,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GSU)Troy Moore图书馆内早已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由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电影文化”讲座在这里隆重举行。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一兵,著名编剧、影视评论家姚婉莉的主题演讲“1979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和现状”为观众开启了别开生面的回顾中国电影艺术之旅的大门。

刘一兵教授和姚婉莉教授早已是亚城人民的老朋友。两人曾与2010年9月应邀出席由GSU孔子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亚特兰大中国电影节”,他们开设的主题演讲在亚特兰大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以至于原来计划的演讲时间不得不两次延长。这次两位教授再次给亚城人民带来了关于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历程和现状的一场盛宴。刘一兵教授从1980年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至今,以一名电影人以及教师的亲身经历向现场观众还原了1979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和现状。他的演讲思路新颖,通过回顾第一代到第六代电影人影视创作的思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理有据,引人深思。

刘一兵教授重点讲述了第五代电影人和第六代电影人创作思路的区别及造成这种区别的深层的社会原因。第五代电影人经历了社会的动荡,有着下乡、当兵的经历,于是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给中国电影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绩。第六代电影人通过描述原生态的现实感和历史感,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不管当刘一兵教授提到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还是第六代导演如如贾樟柯、陆川、娄烨时,台下许多佐治亚州立大学电影系的学生都纷纷露出欣喜的表情。刘一兵教授还表达了对中国年轻一代导演以及中国电影未来的信心,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刘一兵教授独特而又风趣幽默的演讲令现场观众受益匪浅,而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顾宝桐教授的精彩翻译让台下的美国学生、教师以及特地赶来听讲座的其他民众完全抛开语言的障碍,现场气氛活跃有趣,笑声不断。

现场提问环节再次把讲座气氛推向高潮。GSU电影系学生对中国目前主流电影和非主流电影界定的提问让刘一兵教授深入解释了中美主流电影和非主流电影的差别所在。GSU一名教授全球交际文化的教师对刘一兵教授讲述的目前中国影视制作背后的商务运作,如文化创业园的影视运作现状非常感兴趣,再次和刘一兵教授深入探讨了这一话题。讲座结束之后,现场观众仍意犹未尽,纷纷围着刘一兵教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问和看法,刘一兵教授耐心而细致的讲解让现场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人的朴实与尽责,并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次聆听刘教授讲座的强烈愿望。同时他们也向GSU孔子学院表达了感谢,感谢GSU孔子学院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次有意义有内涵的中国电影文化讲座。

据悉,此次“中国电影文化”讲座也是GSU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的一部分。从2011年1月至今,GSU孔子学院已陆续举办了“中国生肖文化”讲座、“中国书法篆刻文化”讲座、“中国宗教文化”讲座等一系列讲座。同时,GUS孔子学院还将于近期举办“中国雕塑文化”讲座,届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将应邀进行主题讲座。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也将不断地为亚特兰大民众提供更多了解中国艺术文化的机会,为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进一步促进中美之间在艺术文化方面的交流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