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我校两部书稿喜获北京市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发布时间:2011-07-25  新闻来源:科研处 居峰 阅读量: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评审工作日前结束,我校赵冬梅副教授《溯源与比较-当代海峡两岸的小城小说》、朱天曙副教授《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获得2011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资助,这是我校继去年以来第二次获得该基金资助。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评审严格,坚持“自由申报、公平竞争”的原则,有一整套科学的申请、初审、审读和审批制度。近年来资助了近200部优秀学术著作,其中25%的资助著作获得了省部级奖励。

著作简介:

《溯源与比较-当代海峡两岸的小城小说》

在海峡两岸的当代文学中,有着一大批以小城为故事背景、且不乏名家名作的小说作品,其独特性往往被乡土文学或地域文学的整体研究所淹没,或分散在某个文学流派和单个作家、作品的研究中,因此,对于两岸当代小城小说这一独特而重要的文学现象而言,现有的著作论述都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书的研究目的便是对当代海峡两岸的小城小说进行整体研究,分析并比较各自的发展脉略、同一文学现象在两岸的异同及其原因、两岸当代小城小说同现代小城小说的关系、小城小说同两岸当代文学的关系等,其研究意义一方面在于拓展了当代海峡两岸的小说研究空间,另一方面在于以小城小说为切入点,提供了一个重新观照两岸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以及区域华文文学的独特视角。

《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

《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一书对明末清初著名文人、艺术鉴藏家周亮工(1612-1672)进行专题研究,全面而充分地论述了周亮工及其印章活动。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详细考订了周亮工的字号、生平、家世以及其交往文人群,考察周亮工亦宦亦士的一生,展示其在明末清初历史舞台上的活动,还着重讨论了他广泛的交游圈和艺术活动的关系,并对其思想、著作等作深入研究。对周亮工所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印人活动的著作——《印人传》进行专题探讨。在大量具体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印人传》的编辑动机和版本流传作了具体考析,又从新的视角讨论了印章中的感旧记忆和文人风雅,尤其是对其印学思想的来源、内容及其批评方法等作了详细论述,深入诠释周亮工“此道与声诗同”的重要印学思想,多有创见。在论证中,还从艺术史和文化史的高度,剖析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与文化环境的现象及其所显示的历史意义,凸现了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下篇是周亮工事迹征略,对周亮工生平事迹作全面的考订,和正文的讨论互为补充。此外,本书还附录有《周亮工全集未收资料辑录》等,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一书约30万字,图版百余幅,是作者所编《周亮工全集》十八册(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的姊妹篇,在文献的发掘上用功甚力,史料翔实,思路明晰,视野开阔,论证充分。并以书画印章作品来和论证互映,在很多方面在明清文化艺术研究领域中具有开拓性,是明清之际文化研究的典型个案著作,被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视为一部“个人映现的明清之际文化史”。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