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语言大学第十七届525心理健康节暨2016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圆满落幕。本届心理健康节以“读懂你我,共享青春年华”为主题,由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办,外国语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艺术学院、语言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汉语国际教育学部联合承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与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协办。
本届心理健康节举办的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包括中心专业活动、校际精品学生活动和校内特色学生活动三个版块,贯穿2016年春夏学期,直接覆盖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咨询师、辅导员等不同群体逾千人,我校心理中心首次联合学院路高校开展专业培训与督导,多水平、多方位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6北京语言大学525心理健康节
一、中心专业活动
(一)心理咨询督导研讨(3月-6月)
继上学期连续8期的督导研讨,本学期心理咨询督导细化为工作督导、专家督导与朋辈督导,并特别包括围绕心理危机、国际学生与心理成长小组开展的主题督导,邀请首都医科大学杨蕴萍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蔺桂瑞教授、北京大学心理系钟杰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聂振伟教授、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方新主任等专家来中心担任督导师,面向中心专兼职咨询师。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心理中心首次试点学院路高校联合督导。本学期督导研讨参加的咨询师共90人次。
(二)“精神科评估诊断之症状学”四校(北语/地大/矿大/北林)联合培训( 4月-6月)
由北京语言大学心理中心发起,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心理中心,邀请北京安定医院刘军医生为四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及部分辅导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精神科评论诊断之症状学连续培训,参与人员近60人,这是学院路高校心理中心首次联合开展的专业交流活动。
持续的专业督导和培训都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咨询师队伍专业水平,而症状学培训则能够加强我校辅导员、班主任及行政管理人员对心理问题和症状的识别意识与能力,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专业督导与培训联合邻近学院路高校共同开展,可提高效率、节约支出,并增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与经验交流。

“精神科评估诊断之症状学”四校(北语地大矿大北林)联合培训
(三)心理成长小组( 4月-6月)
本学期心理中心首次重磅推出系列心理成长小组,由七名专兼职团体咨询师带领,经过报名与入组访谈后,约50余名同学进入五个主题小组,开启了为期八周的成长体验。本学期的心理成长小组包括:① 性与性别的意识探索;② 正念冥想减压;③ 理解关系中的我与TA;④ 学业/快乐学习;⑤ 情绪管理之愤怒呼叫转移。心理成长小组主题丰富多样,同学们报名踊跃。参加的同学全身心投入,都表示受益匪浅,对发现自我、了解他人有着显著的成长,期望中心以后经常举办成长小组活动。

心理成长小组之正念减压小组
(四)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5月-6月)
由心理中心与各学部(院)、研究生院联合邀请来自北京高校心灵阳光讲师团的首都师范大学蔺桂瑞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林永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聂振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杨凤池教授、北京安定医院李晓虹医生、北京安定医院刘竞医生、北京回龙观医院朱凤艳医生、北京回龙观医院谭淑平医生,为近800名北语学子带来八场主题讲座。他们以自己深厚的学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同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做情绪的主人、如何更好地发挥大脑技能、怎样管理压力、有效的学业规划与时间管理,对家庭和亲密关系有了更积极深入的认识,更加了解焦虑、失眠和抑郁症,更加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
2016年525心理健康节系列讲座
| 协办单位 | 题目 | 主讲人 | 时间 |
1 | 信息科学学院 | 学业规划与时间管理 | 林永和 | 5月20日 |
2 | 艺术学院 | 认识焦虑 享受睡眠 | 朱凤艳 | 5月20日 |
3 | 语言科学院 | 如何更好地发挥大脑机能 | 谭淑平 | 5月20日 |
4 | 商学院 |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蔺桂瑞 | 5月30日 |
5 | 高翻学院 | 认识抑郁症——是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 刘竞 | 6月3日 |
6 | 外国语学部 | 学习亲密关系的第一课堂 | 李晓虹 | 6月3日 |
7 | 人文与社科学部 |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 聂振伟 | 6月6日 |
8 | 研究生院 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 压力情绪管理 | 杨凤池 | 6月14日 |

心理讲座
(五)、辅导员心理沙龙( 5月-6月)
我校辅导员沙龙将心理素质教育能力作为第一期的主题,邀请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与各学部(院)的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就心理危机问题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20多位学部(院)辅导员老师参与了此次沙龙分享。心理中心发布并启动《辅导员心理专业成长计划》,为辅导员提供专业支持,以期提高我校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辅导员心理沙龙
二、校际精品学生活动
为支持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工作的开展,促进北语学子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高校之间心理社团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帮助同学们全面发展,根据北语学生的实际需求,中心精心选送同学积极参加校际心理健康活动,将兄弟院校的优秀活动带入北语。我校今年525心理健康节的工作受到了的肯定,获得了最佳参与奖。
5月7日,北语心协3名骨干成员参加了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开展的心理委员领导技能培训活动,目的是让受训的同学能将学到的技能运用于平时的工作和活动中,推广素质拓展的理念和形式,营造互助和谐的班级氛围。北语心协选送了一支5人组成的非专业竞赛队伍参加了5月28日在中央财经大学进行的首都高校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北语人文学部宿舍代表参与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天使在行动——宿舍主题活动,作为种子宿舍将在北语学生中把这种活动形式传播开来,他们的优秀表现获得优秀奖。
三、校内特色学生活动
北语校内特色学生活动每一项都凝聚了历届心理协会同学及指导老师的心血,为北语学子提供了暖心而丰富的心理文化盛宴。其中包括多个品牌活动及新拓展的创新活动项目。
(一)校广播台“心语心愿”栏目
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协会致力于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更好地普及心理知识、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心协与校广播台达成合作协议:广播台为心协成立“心语心愿”专栏,于每周五18:00播出,时长为15分钟,期望能为同学们漫步于校园时更添一份舒适与惬意。
(二)新保安中学“心灵伙伴”志愿者探访活动
心灵伙伴是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协会的传统的、特色的志愿活动,以“长期通信,定期探访”为主线开展的与远山区学生交流互助的爱心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心灵伙伴项目受到各方重视和好评。本学年,此活动志愿者已超过300名。为进一步实践“献爱心,共成长”的理念,5月27日,心理协会组织了92名活动志愿者前往项目对接学校——新保安中学,融入“小伙伴”的生活环境,体验“小伙伴”的生活,与“小伙伴”进行面对面的、更加深刻的交流。

心灵伙伴志愿者探访活动
(三)在北语的100件暖心小事
“一百件暖心小事”活动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25日,北语心协通过收集北语学子在校园中经历的感动、感悟等温暖的小事,整理之后以微信推送的形式展示出来,来体现并且巩固不一样的北语风貌和人文精神、凝聚和谐力量、弘扬真善美。“100件暖心小事”是北语心协的年规特色活动,每收到一条暖心小事,心协将捐出5.25元给“心灵伙伴”项目志愿对接学校——新保安中学的“小伙伴”们。北语暖心小事为东风,惠之有需之人以温暖。
(四)“一封家书”活动
在母亲节前夕,北语心协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于2016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举办了“一封家书”活动。“一封家书”是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协会的传统活动,倡导同学们亲手写一封家书,以温暖诚挚的文字,向敬爱的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并送上祝福。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心协的信任,也在学校掀起一阵“仁爱”、“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复古风”。
(五)北京语言大学首届学生骨干朋辈互助交流活动
为使本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知识,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共识,为使心理委员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帮助更多的同学朋友克服心理问题的困扰,健康积极的面对生活,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协会于2016年4月10日在主楼110教室举行了北京语言大学首届学生骨干朋辈互助交流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20名大一心理委员不仅结下了新友谊,还对其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方法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
(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普基地“心理梦工厂”参观活动
为丰富本校学生心理科学知识,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协会于2016年5月14日下午13:00-14:30组织带领20名心协成员以及北语同学参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科普基地——心理梦工厂”,通过亲身体验多种有趣的活动领会心理科学的奥妙,在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中获得对自己生理心理功能、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各项认知能力的综合评价,同学们对心理学知识有了全新认识,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对心理科学的兴趣与了解。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普基地“心理梦工厂”参观活动
(七)“吾·爱·舞” 舞动你我工作坊活动
5月16日中午12:20-13:45,中心邀请中国舞动治疗师徐青林老师带领北语同学首次体验了“吾爱舞”舞动活动。本次舞动活动让同学们通过肢体、丝带、眼神、手的温度等等来向彼此表现了“真”与“情”。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以往没有接触过这种形式的交流方式,觉得非常奇妙,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加。

“吾·爱·舞” 舞动你我工作坊活动
本届525心理健康节活动,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从专业性、趣味性、实践性多方面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在北语的校园里营造了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良好氛围,在做好不断加强中心咨询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校园心理健康水平,为辅导员老师提供专业和心理支持,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读懂”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体会如此美丽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