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语代表团访问瑞典、英国等国

发布时间:2015-10-19  新闻来源:孔院事业部 

    9月28日至10月7日,我校党委副书记刘伟受邀率团访问瑞典、英国和爱尔兰。孔子学院事业部主任陈丽霞、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副主任毛悦等陪同出访。访问期间,代表团出席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学区座谈会、汉学家/教育界人士座谈会、里士满美国国际大学伦敦分校座谈会、英国伦敦摄政大学校长座谈会、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项目合作会议、谢菲尔德大学项目合作会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院教师座谈会、科克大学调研工作会等重要会议,并到访中国驻瑞典使馆、中国驻爱尔兰使馆等,取得了系列务实合作成果,增进了我校与合作单位友谊,促进了世界范围的人文交流互解。
    瑞典:安宁国度的中国热
    瑞典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今年是中瑞两国建交65周年,两国友谊历久弥新,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国之交在于民之亲”,除了政治经济各领域的交流外,中瑞两国人民通过对彼此语言文化的学习了解不断加深对彼此的深层理解。代表团从我国驻瑞典使馆教育处了解到,目前瑞典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
    代表团此行到访瑞典,出席瑞典斯德哥尔摩学区工作会议,并与瑞典著名汉学家及教育界人士进行座谈。斯德哥尔摩学区工作会上,索尔纳市教育署署长安妮•隆伯格、丹德市教育署署长赫莲娜•蒂顿对自己辖区的概况和教育状况进行介绍,自由山中学校长、索尔纳市中学校长就本校中文教育情况进行汇报。两位署长表示瑞典方面积极推动当地中小学汉语学习,开设中文课程,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希望在教师、学生交换及文化活动等方面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刘副书记在会上介绍了北语的汉语教育特色优势与学科强项,表示将积极为瑞典的中文教学提供帮助,为瑞典学生学习中文提供好条件。双方就以下方面达成务实合作: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可赴瑞典中小学实习;瑞典中小学本土教师培训和培养;瑞典教育官员、青年领袖及中文教师来华研修;开展中瑞中小学语言教育的合作研究;确定签订MOU合作备忘录意向。
    随后,代表团与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吕蒙就瑞典汉学研究和中国文化传播状况进行交流。刘副书记邀请林西莉在中国举办“瑞典汉学家眼里的中国”摄影展;邀请吕蒙作为汉学专家到中国进行研究,希望两位汉学家翻译出版中国、瑞典经典文学作品,参与组织瑞典本土汉语教师赴中国培训以及合作编写中文教材。两位汉学家表示极大的兴趣和支持,并表示将积极参加到项目的研究中。
    代表团还与当地汉语教育领域学者进行座谈,座谈会成员包括斯德哥尔摩大学亚洲、中东和土耳其研究系教师靳玉英、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副教授/瑞典学者文化团体成员徐晓军、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副教授/瑞典学者文化团体成员郝景霞、瑞典顶尖公立高中中文教师/注册教师王璐等。座谈会就组织瑞典中小学生参加中国文化体验之旅暑期来华项目、理解中国研修来华团项目、推动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和1+1+1模式联合培养项目实施以及将北语艺术团进行北欧巡演列入2016年计划等达成系列共识。代表团最后拜会了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组,就在孔子学院平台上进一步开展中瑞教育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代表团此行与瑞典方面达成了系列务实合作,有效推进了国际汉语教育和孔子学院事业开展,极大促进了中瑞教育人文领域的互解合作,为“中国热”引入暖流。
     英国:“黄金时期”的务实合作
    今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首相卡梅伦曾通过华文报纸《欧洲时报》发表春节贺辞,称中英两国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的确如此。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正迈上新台阶,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两国人民间的互信互解也日渐加强。北语代表团受邀访问英国里士满大学、英国伦敦摄政大学,并出席工作会议。
    10月1日,代表团出席里士满美国国际大学伦敦分校座谈会,与里士满大学校长John Annette、副校长兼教务长Phil Deans、教育学院主任Mary Robert、教育学院常务副主任Ana Oliveira、现代语言中心主任张新生等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以下合作意向:开展两校校际合作,拟尽早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1+1模式联合培养(1年在北语学习、1年在海外学习、1年实习),尤其侧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领导力培养;与里士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本土教师培训项目。
    代表团还访问了伦敦摄政大学并出席工作会议。摄政大学副校长Simon Javis、本科国际商务和汉学项目负责人李明芳、市场和对外关系负责人Nicky Chapman、语言文化学院院长Josef Mueller、招生负责人Neil Herrington、国际合作办公室负责人Maria Veiga-Sanchez等出席会议。摄政大学表示两校自2003年签署备忘录以来,每年都有学生互换交流,极大促进了中英文化互解。刘伟副书记希望两校继续加强加深合作与交流。最后双方就继续加强两校校际合作与师生交流、开展本土教师联合培养、进行“孔子新汉学”项目等达成务实合作。
    我校与英国相关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历史,代表团此行为促进未来两国校际交流,为助力中英两国的人文互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爱尔兰:走近文化“绿宝石”
    中爱两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萧伯纳、王尔德、乔伊斯、叶芝等爱尔兰文学巨匠在中国广受欢迎。目前中爱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正迈上新台阶。我国政府明确表态,希望中爱双方促进人文交流,便利人员往来,互派更多留学生。中方支持在爱尔兰开展汉语教学。在此大背景下,我校希望在孔子学院平台上发挥自身“小联合国”的汉语教育旗舰特色优势,助力爱尔兰的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
    10月4日,代表团出席爱尔兰都伯林大学孔子学院调研会。出席会议的还有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王黎明、中方院长蔡永强及部分教师代表。
    调研会上,刘伟副书记指出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活动丰富多彩,受到各界以及高层人士的重视。北语是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地,已培养了十八万留学生。北语将加强与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的合作,促进爱尔兰汉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孔子学院事业部主任陈丽霞和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副主任毛悦分别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在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对外汉语教材研发、留学生培养方面的情况。双方就汉语教材本土化、推进中学汉语教学等问题交换经验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黎明院长表示,北语是对外汉语教育的学术重镇及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将借助北语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一流的专家人才库,在教材研发、师资培训、学位课程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共同促进爱尔兰汉语教学事业发展。此次会谈卓有成效,一致同意在汉语教学、师资培训、学位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代表团拜会了中国驻爱尔兰使馆教育组,就汉语和中国文化在爱尔兰的广泛传播交换了意见。代表团还受邀出席了爱尔兰科克大学调研工作会,与科克大学副校长约翰•欧哈洛伦、副校长杰姬•希恩进行会谈。刘伟副书记表示北语是中国联系世界的一个枢纽,主要任务是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北语具备很强的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研究能力,并开设了信息科学、经济学、法学、传媒等学科,希望可以借助孔子学院平台探讨两校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性。两位副校长对此表示非常期待两校的合作与交流,并提出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意向。
    代表团与科克大学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等就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联合培养、开展“孔子新汉学”项目、“中华文化体验之旅”等孔子学院平台项目以及合作开展本土教师培训等达成合作意向。科克大学方面表示将积极让双方的合作获得积极成效。   
    代表团还慰问了科克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教师并赠送慰问品。孔院志愿者们也向刘书记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收获和感想,表示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尤其是孔院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和较强的适应性等素质。大家将在孔院平台上努力工作并成长,更好地为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服务。
    互解互信 合作共进
    在国际化一体化趋势日显,中国文化日益受到全球关注的今天,作为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在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世界人民互解友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在孔子学院工作平台上,我校代表团与瑞典、英国及爱尔兰有关单位在校际交流、孔子学院内涵建设、汉语本土化师资培训、高端来华项目、新汉学计划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访问取得了丰硕成果,加强了我校与瑞典、英国及爱尔兰有关高校全面合作往来,增进了我校在瑞典、英国及爱尔兰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下一步孔子学院事业部将会同学校有关部门逐条落实上述合作事项,将访问成果落到实处,做好出访的后续工作,以期进一步发挥我校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孔子学院事业,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互解。

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学区开会

瑞典斯德哥尔摩学区会议

刘伟副书记与汉学家.jpg

与瑞典汉学家交流

代表团与瑞典使馆及教育界人士 

与瑞典使馆及教育界人士

1445237335110.jpg

访问英国里士满大学 

团组在伦敦摄政大学工作会

伦敦摄政大学工作会

刘书记一行与科克副校长杰姬希恩

与爱尔兰大学科克副校长杰姬希恩

刘书记一行与科克副校长约翰欧哈洛伦

与爱尔兰科克大学副校长约翰欧哈洛伦

代表团出席都伯林大学孔子学院调研会

都伯林大学孔子学院调研会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