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国际语言学高峰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印度、瑞典等国内外语言学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第12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部分裁判和参赛选手也到会,倾听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语言学高峰论坛是第12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期间,承办方北京语言大学组织策划的学术活动之一,论坛的主题是“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和Web语言的发展趋势”(New Trends in Linguistic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Web Languages)。会议由北京大学吴国向先生主持,共有9位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教授和学者发言。来自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Lori Levin女士、印度理工学院的Monojit Choudhury先生、美国密歇根大学的Dragomir Radev先生、瑞典语言学博士Hedvig女士、北京大学的袁毓林教授、清华大学的孙茂松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的邵艳秋教授、荀恩东教授、于东老师分别就国际语言学、中国语言学、汉语和计算机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等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和报告。主题发言结束后,在场观众与嘉宾就语言学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互动讨论。
第12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于7月21日至7月25日期间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举行。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全球12类奥林匹克科学竞赛之一,也是唯一一项面向高中生的世界最高水平语言学学科竞赛。在比赛期间,北京语言大学和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邀请了多名国际、国内的语言学专家学者开展了多场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活动。本次国际语言学高峰论坛和本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成功举办,将有力推动国际语言学、中国语言学和计算机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

现场观众

Lori Levin女士发言

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