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现已评选完毕,通过全国几百所高校间的激烈竞争,120项基础性研究课题(其中人文社科类课题33项)最终受到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我校由韩经太教授推荐、张维佳教授为首席专家、于小植老师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留学生与中国文学》(项目编号为:141107)获得立项。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接受美学理论。目前接受美学的研究基本上止于对经典理论的介绍和普及方面,缺少对特定人群的专门研究。关于两种文化间的文学接受、文化融合的研究,即跨文化文学接受的研究则更显薄弱。少量的跨文化文学接受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翻译方面。不可否认,翻译者是跨文化接受的第一人,也是两种文化的重要中介。但翻译者基本上是一个对两种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的、具有较为成熟的文化观的人,所以在他们身上较难看到两种文化碰撞的初始状态和原生状态。因而要把握这种文化碰撞的初始状态和原生状态,只研究翻译和翻译者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成规模的大量留学生对留入国文学的接受研究显然是一个更善的选择。在纯粹的学理方面:纳入异文化间的碰撞、融合来探讨接受美学,将是对接受美学理论的一个发展。长期以来,期待视野等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往往被看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而对于经受了两种以上文学濡化的群体而言,它必定是一个不稳定的、变迁的概念。调查并解析两种文学濡化而形成的两个期待视野及其相互关系,对于理解文学接受的复杂机制必定有所帮助。反过来,致力于跨文化的接受美学研究对于理解文化的融合与迁移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同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中国亟需改变自己在国际政治、文化中的地位,让世界了解并认同中国,而以中国文学为首的中国意象与中国趣味的广泛传播,则是取得世界性文化认同的一个有效途径。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是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1923 - 2006)出资一亿港元,与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合作,于1986年成立的。基金会旨在鼓励中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和出国留学青年回国内高校任教,对从事科学研究和在教学与科研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青年教师,进行资助和奖励。基金会设立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研究课题和应用研究课题,为优秀青年教师从事研究工作,每项提供5,000-20,000美元的资助;设立青年教师奖,为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个人进行奖励,每项奖金1,000-5,000美元。基金会二十多年来所进行的资助和奖励,已成为最受我国高等教育界瞩目和赞誉的奖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