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14年亚洲华文教师北京培训班在逸夫楼第一会议室正式开班,北京语言大学戚德祥副校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高云超副主任、文化宣传处李晓菲副处长、史家胡同小学王秀鲜主任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许株桦老师出席了开班典礼。北京语言大学教师进修学院陈若凡副院长主持了开学典礼。
本次培训班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市侨办承办,我校教师进修学院主要承担了培训项目的组织和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为4月20日至5月4日,一共24位培训班学员分别来自菲律宾、印尼、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在当地任教的华裔中小学汉语教师。
戚德祥副校长首先致辞,他感谢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市侨办给予我校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工作的肯定和信任,并对培训班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教师是师资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素质或能力的高低关乎到教学质量的好与差,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很难教出一流的学生。“语言不再是我们沟通的桥梁,更是承载文化传播的平台。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点,因为华文教育不仅局限于语言传播,还起到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维护民族的根”。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许株桦老师和史家胡同小学王秀鲜主任也先后致辞。随后菲律宾三宝颜中华中学吴美美老师代表学员发言,她说“好手机即使能续航几天也需要充电。”她表示要在培训期间多提问,多讨论、勤思考,并在回国后与未能参加培训的华文老师一起分享的心得,承载华文教育的使命。
最后,北京市侨办副主任高云超向学员代表授旗。从4月22日开始,培训班学员将进入正式培训阶段,教师进修学院根据他们的培训需求,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课程和教学考察活动,内容涵盖北语国际汉语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国际中小学汉语教学法课程、去史家胡同小学参观考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