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的创建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过程中,是什么样的人才陪伴了孔子学院的成长?如今,有志为国家汉语事业奉献的青年人该如何努力?2014年3月20日上午,我校党委副书记王鲁新在逸夫楼报告厅为来自京津地区14所高校的123名“2014年赴泰国志愿者储备培训”参训学员带来了题为“孔子学院的创建与发展”专场讲座。
“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一张中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作为孔子学院初创与发展的见证者与亲历者,王鲁新副书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外交家的视野和学者的深度,从孔子学院建立的时代背景、汉语中心的顶层设计、实践探索的曲折过程与迅猛发展的态势步伐四个方面,带领学员们系统回顾了孔子学院创立探索、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如果要在国与国之间架设一座心灵之桥、一座理解之桥,除了语言,别无他法。”王鲁新副书记指出,孔子学院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生动实践,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更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志愿者们去往泰国,不仅仅是汉语老师,更是公共外交的大使,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形象。每一位学员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讲座临近尾声,王鲁新副书记与在座的志愿者进行了亲切互动,并结合自身先后从事外交、教育、汉语推广、党务等工作的实际经历,鼓舞在座的年轻人要做“海绵”,不断汲取各种知识、参加各种实践,要想继续为汉语的国际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外汉语传播事业需要不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只要大家愿意认真努力地去历练学习,就一定会为汉语推广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学员们表示,王鲁新副书记对于孔子学院创建与发展的讲述从宏观上加深了大家对汉语教学这一事业的认识,并深刻体会了孔子学院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更清楚了志愿者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大家为能够投身于这项事业感到自豪。
本次赴泰志愿者培训即将接近尾声。通过四十天的培训,学员们的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贡献自己的青春,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仅是讲座中王鲁新副书记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期望,更是所有对外汉语人不断努力的方向。相信学员们会在不久的将来为泰国中小学汉语师资增添新鲜血液,成为优秀的民间外交使者。

王鲁新副书记为学员们做讲座

学员认真聆听

学员提问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