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工作研讨会在主南102举行。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生建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王达品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学校党委书记李宇明、副校长董立均、各中外学生教学单位及机关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中外学生管理干部共计9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学生处处长李志军主持。
为了强化学校大部制改革中实现中外学生融合的目标,学工部将“中外学生融合教育”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各位发言人分别围绕中外学生融合教育,从不同角度交换了自己的看法。生建学副司长高度评价学校中外学生融合的改革创新精神,围绕“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十六字方针介绍了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工作的形势,为我校中外学生融合教育提供了政策背景和工作参考。教育工委宣教处王达品处长结合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形势,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个趋势——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并介绍了教工委开展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全覆盖、注重思想引领、强化指导服务等重要举措。
李宇明书记在听取相关部门的发言后,对大家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工作无小事,要求全校各学院、各部门都要关心、支持、配合中外学生融合教育工作,并从提高学生教育质量、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助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剖析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校历史和现实因素以及国家来华留学政策的调整阐述了北语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李书记指明了中外学生融合教育的三大路径:从课外到课内、从学生之间到师生之间、从国内到国际,并从转变教育理念、充实教师队伍、开设融合课程、搭建教育平台、加强探索研究等方面为我校中外学生融合教育工作提供了实践指引。
董立均副校长在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指出,中外学生融合教育要在观念上创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树立“趋同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理念,促进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按照“符合教育基本规律、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敢为人先、以生为本,实现学校全方位制度更新;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信息化网络化课程建设、创新第二课堂教育与学生服务方式等途径实现培养方式创新。并从教学、管理、服务和活动四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设想。
学生工作部、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下属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及孔子学院事业部、各中国学生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后发言,发言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探索,还有调查研究,从教学、管理、服务等不同角度提炼了学校中外学生融合教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梳理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中外学生融合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