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清晨,汉语进修学院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全体师生满载收获、乘坐K180列车由河南郑州回到北京,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专为我院汉语高级班、专科班以及中国专题研修班的留学生而设。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称中国、中原,连绵至今五千年。能知晓河南,便了解了中国。汉语进修学院选取河南作为实践教学之地,把汉语课堂向外延伸,让学生们观察、了解、体验“中国”,使他们学到手的汉语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在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殷墟博物苑、焦作的太极文化圣地陈家沟、洛阳的龙门石窟、登封的少林寺、郑州的省博物馆以及洛阳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学生们的耳朵打开了、嘴巴张开了,视野拓宽了。
实践教学活动首站安阳。安阳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苑,学生们在数量惊人的刻有文字的甲骨和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面前凝视、沉思,向导游、老师发问,他们为自己能认出一些古代汉字而自鸣得意;面对殉葬奴隶的尸骨、用于人头祭祀的战败首领们的头骨,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面色凝重;在车马坑前面,看到了几千年前的马车(含战车)、清晰的古道路印记,对成语“如出一辙”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安阳首场绵密的秋雨中,妇好幕、后母戊鼎、4D电影演绎的引弓射箭的“引”字------,已深深进入学生们的记忆。
在迥然异于安阳的充满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龙门石窟和少林寺是另一番情景。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历四百余年连续经营,造像成千上万,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在导游精当的讲解中,学生们细细欣赏那些大小、形态各异的造像,遥想一千多年前武则天与石窟的故事。到了驰名中外的少林寺,学生们像在陈家沟一样,更愿意积极参与其间。在少林寺演武厅,寺僧武术表演之后主持人邀请观众登台现场“拜师学艺”,三位登台的全是我院留学生,最受观众认可的是来自土耳其的女同学图琦,因她的勇敢与出众的技艺而赢得满场掌声。
在洛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学生们听讲解员介绍开发区的成就,参观玻璃公司,更与开发区两位领导问答互动。学生们提了像“开发区如何持续发展”、“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等多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发问时,学生的汉语带有外国味儿,对方作答的普通话则带着河南腔,彼此“妙语”生辉。
10月17日,实习团一行浏览了郑大校园。与郑州大学中外师生的交流、联欢,使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热烈气氛达到了高潮。北语与郑大的学生在一起,有说有笑,又唱又跳,相互交流了彼此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以及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感受。
河南省博物馆是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后一站。该馆在中国建立较早,是故宫博物院之外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同学们流连其间,几天来走过的地方也随之串连起来,是啊,已走过古今五千年了。离开郑州前,系主任李小丽老师在总结会上说:“这次实习,同学们解了‘中国’历史、文化;锻炼、提高了汉语听说能力;增进了师生友情。以后有机会带着你们的朋友、家人再来河南参观、游览,好不好?”学生们用河南话热烈回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