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语出了个国家总统——穆拉图·特肖梅

发布时间:2013-10-09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2013年10月7日,58岁的穆拉图•特肖梅当选为埃塞俄比亚新总统。当这一消息传出,北京语言大学校园沸腾了起来,北语师生带着喜悦与自豪传递着这一喜讯“北语出了个国家总统”。早在1976年,穆拉图初次踏上中国的大地,就是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

勤奋刻苦的非洲学子

    1976年,21岁的穆拉图以公派生的身份来到中国北京,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北京语言大学,他来到这里学习汉语,开始与中国结下了不解情缘。说起在中国留学的故事,穆拉图津津乐道。他上中学时,埃塞俄比亚政局不稳,一些思想进步的大学生常常到学校里宣传革命思想,穆拉图和其他很多中学生一样深受感染,将毛泽东当成了自己的偶像。高中时,品学兼优的穆拉图获得了宝贵的保送到中国留学的机会。

     “我很久没说汉语了,水平退步了很多。要是10年前,我一口‘京腔’,人家会以为我是北京人。”如今的穆拉图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谈起中国历史文化来头头是道。但是,初次走入北京语言大学来华部一系(今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基础汉语课堂的他,对汉语却是“零接触”。

    67岁的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赵玉品,曾为穆拉图教授“基础汉语”课程,她回忆起这个学生,印象深刻。穆拉图那个班都是公派生,大多数来自非洲,“与同时期进入北语学习的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比,他显得十分成熟,学习勤奋刻苦、尊敬师长、遵守学校纪律。当时留学生每周有24节与汉语相关的课程,穆拉图总是上课积极,从不迟到早退。”

绌嗘媺鍥綺_鐗硅倴姊呮敼

在北语学习时的穆拉图

学习汉语,展露天赋

    在课堂上,穆拉图与老师积极地互动,敢于表达,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训练,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课下,穆拉图总是按时完成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请教。每周教授12节基础汉语课,让赵玉品老师渐渐注意起这个学习用功的学生,“当时来北语留学的非洲学生很多,但是穆拉图很特别,虽然他没有汉语基础,但是学习的成果比较显著。”的确,“勤能补拙”,穆拉图凭借着自己的点滴努力,在汉语学习上突飞猛进,渐渐展露他的语言天赋。同时,他还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教育体制以及中国国情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常常与老师交流心得。

    随着语言学习的进步,穆拉图渐渐熟悉了周围环境。性格开朗的他还与很多中国人交上了朋友,有空的时候,他常和他的中国同学一块逛街、喝啤酒、聊天。对北京的大小胡同,他都十分熟悉。留学北语期间,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语言实践活动:参观工厂、观看各类展览,在实地考察中更多地了解中国。1977年,穆拉图顺利地拿到了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证书,后赴北京大学学习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

母校北语,情之所系

    在中国的学习,为穆拉图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年仅34岁的他以参赞衔进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很快就晋升为政策制定及培训司司长。此后,他先后担任驻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大使;担任埃塞俄比亚联邦政府经济发展及合作部副部长、农业部部长;2002年10月起任议会联邦院议长。

    一晃36年过去了,穆拉图依然记挂着母校北京语言大学。在2012年北语50周年庆典之时,他发来了情真意切的贺信:祝贺北京语言大学50年来为发展教育、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谊所取得的成就。我真诚地相信北京语言大学已经成为中国与派遣来华留学生国家之间的友谊桥梁。值得骄傲的是,我作为当时的学生分享了这个成就过程中的特别时刻;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获得了通往著名的北京大学和其他国家大学学习大门的金钥匙。

    2013年10月7日,由人民代表院和联邦院组成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议会举行联合会议,选举穆拉图为新一任总统,接替已担任这一职位12年之久的吉尔马•沃尔德•乔治斯。穆拉图表示,他对中国很有情缘,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以后他要常常回中国看看,更多地为埃中友谊作贡献。“我还有一个愿望,在不远的将来送我的儿子到母校北京语言大学学习,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友谊之桥。”穆拉图与北语结下的情缘将继续延伸……

    北京语言大学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从一所以汉语预备教育为主体的单科性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相关学科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国际型大学,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北语为世界上17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5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他们已经成为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同时,还培养了3万余名中国学生和4万余名出国留学人员,他们活跃在外交、外贸、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学校的中外校友中,已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学者,如联合国副秘书长卡塞姆•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前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弗拉基米洛维奇•莫尔古洛夫及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古巴驻华大使阿尔贝托、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德国汉学家顾彬等。北语培养的中外学子大部分从事着中外交流或与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有关的工作。他们为促进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mu latu 2

穆拉图近影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