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的教育关注刊发《留学中国渐成潮流》一文,对我校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进行了报道。美国留学生高慕鸿、韩国留学生申旼京、越南留学生阮秋河、俄罗斯留学生大卫接受了采访,畅谈了他们留学中国的切身感受。
作为最早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北京语言大学从1962年接收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0位公派留学生开始,至今已为世界上182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5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
近年来,中国开展国际外交时,除了常规的经贸、能源、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之外,扩大奖学金名额逐渐成为外交成果中的重要部分,现在每年都有来自近140个国家的1万多名外国留学生来北京语言大学学习。
据北语学生处处长李志军介绍,近年来,单纯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正在减少,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学习汉语的基础上学习某种专业。北京语言大学为了满足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诉求,相关部门每年都会组织留学生参加汉语文化周、社会实践、京内外参观游览等活动,校内也会组织很多地理、历史、民俗方面的讲座,例如京剧、变脸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文化。
申旼京来自韩国,目前是北京语言大学的任课教师,她是较早来中国留学的人员之一。她于1999年第一次到中国来进修汉语,萌发了来中国的想法,并于2001年来北京语言大学专门学习。在这12年期间,她连着攻读了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2011年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成功留校任教。
作为十几年来中国留学的见证者,她介绍了留学生在中国的变化:“我刚来中国的时候,留学生中日韩学生较多,最近几年来自欧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明显增多。和以前短期的体验式学习不同,现在很多学生在中国读硕士和博士,欧美国家的学生希望能够留在中国工作。一方面是近几年欧美的经济不景气,他们认为中国有很多机会;另一方面是英语教育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很多留学生在尝试做英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