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语言产业发展咨询会在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李宇明书记出席会议并介绍了学校对“国际语言产业园”项目的实施设想,赵旻副书记主持会议。我校语言学、信息科学、文学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的3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了咨询会,围绕学校拟开展的“国际语言产业园”项目建设献计献策。
李宇明书记指出,“国际语言产业园”是我校紧密围绕海淀区政府的发展规划,着眼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空间的紧迫任务,以提升创收空间、增加无形资产为目标的一个创意项目,这个项目有利于彰显北语的留学生资源和语言研究优势,有利于打造北语“语言智库”的形象,是大学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希望学校有关专家和学者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推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
赵旻副书记介绍了“国际语言产业园”项目的背景和进程。“中关村国际语言产业创新园”(“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产业创新园”)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学校东南角,即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与成府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由于我校毗邻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位处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域,未来建成的语言产业创新园将成为海淀区“中(关村)知(春路)学(院路)”重点区域的组成部分,这个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为学校今后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契机,奠定物质基础,拓展办学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配合海淀区政府建设南部中关村的发展规划,为充分发挥学校的语言研究优势和留学生众多的特色,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为此,学校初步拟定了该项目的五个组成部分,即“三园一馆一院”。“三园”为“来华留学生创业园”、“语言科技产业园”、“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园”,“一馆”为“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一院”为语言产业技术研究院。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语言产业园项目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提升学校影响力的一件好事。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踊跃建言,对“三园一馆一院”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何进行产业化运作、如何体现学校语言特色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构想。

李宇明书记讲话

赵旻副书记讲话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