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论坛暨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袁行霈教授,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傅志峰、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王祥武,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基地主任韩经太教授与学术委员陶文鹏、胡明、文日焕、赵敏俐、左东岭和刘勇教授出席会议,基地副主任张维佳、张华、郭鹏、杨建国教授,基地研究人员韩德民、高金萍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袁行霈先生主持。崔希亮校长首先致欢迎辞,感谢市教委、社科规划办领导与各位学术委员对基地工作的支持,并祝贺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获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基地。
韩经太、韩德民、高金萍、郭鹏教授对基地2013年的项目规划进行了汇报,规划分四个专题,分别为:新宋学与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北京地区民间对外文化传播活动的类型划分与功能比较、外媒舆情分析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研究、“三山五园”文化的国际传播。
接着,学术委员会成员对规划进行了讨论。大家对这四个选题比较肯定,认为选题服务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围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建构这一主题,立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野,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并且充分利用了北语的学科优势与留学生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尤其是其中的子课题《诗意中国读本》,确立审美第一的选释与翻译原则,致力于创造“阅读美丽中国”的新经典,实施诗学名家与翻译名家全程合作的创新模式,实现精选、妙解、美译的有机统一,是尝试“一代有一代之选本”的新经典创造性实践,得到了学术委员的一致认可。委员们对选题的内容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北京外国语大学韩震校长、中央民族大学文日焕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的左东岭教授等还提出,基地可以与北京市的其他高校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建设协同创新的平台。
王祥武主任指出,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举办会议,邀请众多学术委员会来论证新年项目规划,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基地在项目规划中体现了对策研究与基础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很重要,有了基础研究,对策研究就更加扎实。
最后,袁行霈教授总结说,基地规划别开生面,符合中央精神,具有学术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北京语言大学的办学宗旨与理念。希望基地研究人员对选题进一步修改完善,尽早申请项目,开展研究工作。

会议现场

袁行霈教授主持

王祥武主任讲话

崔希亮校长讲话

韩经太教授发言

与会学者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