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著名语音学家朱晓农教授在我校主楼919教室,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声调前沿研究的一场精彩讲座。讲座题目为“声调是张老三呢,还是爱情?——声调的属性、构造、类型”。朱晓农先生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领域包括演化音法学、实验语音学、音系学、类型学、语言与逻辑、方法论等。他主张并实践以现代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人文社会课题,以实验和数学的手段探讨语言演化中的长久难题。其专著、译著等多达十数种,如《音韵研究》、《上海声调实验录》、《方法:语言学的灵魂》、《语音学》、《音法演化:发声活动》、《叫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等。
“声调是张老三呢,还是爱情?”讲座的题目首先引人入胜。朱晓农教授对此先做了题解,“张老三”和“爱情”分别隐喻了可以明确定义和不能明确定义、只能描写的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由此引出了学界对声调认识的不同阶段。朱教授认为,我们之前对声调的认识还停留在“爱情”的阶段,而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才逐渐进入到“张老三”的认识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之后,才能够对声调进行明确的属加种差的内涵定义,从理论体系上便给予声调以明确的归属和定位。使用逻辑分类树的形式,朱晓农先生展示了声调的下位成分,包括调域、长度、音高,音高又分为高度和拱度。从这四个参数着眼,让大家对声调的结构、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在对声调的属性以及发声态、分域四度制等问题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朱先生用来大量的自己田野调查的材料和语音实验数据,具体介绍了几种声调类型,如凹调种类、降调种类等。然后提出了声调的几个区别特征:调域、调拱、调长、调高(头)、调高(尾)。最后,朱晓农教授以泛时观的视角介绍了他对声调起因问题的研究,提纲掣领地总结了声调起源的三个阶段。
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踊跃向朱晓农教授提问、请教。大家不仅被朱先生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更为他幽默风趣、颇具个性的讲述风格所吸引。同时,从朱先生的治学方法中,也能看出波普尔等哲学家所提倡的证伪原则和演绎法始终贯穿其间。不论是关于声调的具体知识,还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都让大家获益良多。

朱晓农教授做讲座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