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语关工委举办老同志与大学生记者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2-12-17  新闻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2012127,北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离退休工作处召开“北语关工委老同志与大学生记者交流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齐沛、副秘书长袁丹、办公室主任陈世平、委员及培养教师马河清、李杨、李郁章、谢谋、小记者辅导员谷虹以及采访离退休老同志的事迹及活动的7位学生小记者。

此次会议是自2009年至今的两届小记者的第一次见面,已经毕业的学生见到久违的老师心情非常激动,大家在会议中交流了做培养小记者和做实习小记者的收获及体会。

在会议中齐沛同志说,感谢大家对我们关工委工作的支持,尤其是培养教师,你们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及技巧无私传授给下一代,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为学校为社会培养更优质的人才。

培养教师们发自内心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马河清老师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快乐。因为关爱下一代,就等于关爱我自己。一、看到学生写作的进步,我快乐;二、看到被采访的老同志得到学校的认可,他们快乐,我快乐;三、采访稿发表出来,老同志们之间有了沟通、交流,我快乐;四、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我在不断学习、进步,我快乐。李杨老师说,已经毕业的学生今天又见面,非常感动。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深造的过程是重要的成长过程,关工委工作更是对学生人生的历练,他更注重学生思想的关怀,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勇敢面对,而不像个别学生采用自杀、他杀等极端的方式。李郁章老师说,很高兴能在古稀之年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孙中山先生说:“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这点既体会在我个人的身上,是《霜叶》编辑部的编辑,也体现在学校及在座的人身上,培养小记者,是对社会未来提供可用之才。 谢谋老师说,在座的三位老师都是我的前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从被采访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像病魔缠身的刘广徽老师的积极乐观奋发的人生态度等。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更好的人生的第二课堂。

小记者们也说出了自己的收获。张廷洪说,人生可以活的平淡,也可以活的伟大,经历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平淡中的伟大。老师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写作的提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写出老同志的经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张丹说,在离退休处做小记者,是我做编辑启蒙的地方。我现在的工作是在一家医学杂志做编辑,我在修改稿件时就是采用了马河清老师的做法:把稿件打印出来,用手在上面修改。结果这个做法不但得到领导的赏识,更得到了同事及作者的认同,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李晓莎说,回忆学生的经历非常难忘,回忆小记者的经历更加难忘,感谢关工委、离退休处给了我们这次机会,使我们的成长过程更加丰富。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让自己的心灵有所提升。樊敏说,我有两点感受,对指导教师的感激之情:老师亦师亦友,对写作、工作、生活的态度使我们受益终生;对被采访的老同志的感谢:采访和撰写老同志的事迹,挖掘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并写作出来,不仅在写作上提高,精神上得到收获。杨关说:老师做事的认真态度,使我很受教育。今后我做事的原则是:要做就要做好,要不然就不要做。刘维说:采访是一场心与心的抵达,被采访人就像一面镜子,用厚重的人生折射着并照耀着我今后的人生。韩敏说:采访的过程,使我从一个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流的小姑娘变成了成熟、开朗、勇敢的成人,他们对人生独到的见解,也开阔了我的思路。

袁丹同志在会上说,听了大家的发言,使我感受颇多,喜悦之情悠然而生。一是看到新老小记者与阔别多时辅导教师相聚而喜悦,二是为昔日的“小记者”今日已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而喜悦;三是分享到老同志与两届“小记者”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感受而喜悦。这些喜悦让我们再次感悟到,小记者培养工作,不仅仅是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是向老同志学习如何做人、做事。今天外地的学生也都赶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并且我们又有了新生力量,说明我们的工作人气很旺。感谢编辑部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发展,为学校的关工委工作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尽管深冬的北京的夜晚,寒风凛冽,但会议室里的大家交流的气氛却十分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感受传染给更多的同志。会后,师生们合影留念,希望把美好的时光驻留在心间。

1357799366154.jpg

 

1357799356261.jpg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