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至9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在武汉举行,严家炎、王德威、陆建德、范伯群、陈平原、曹顺庆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法国、韩国等地的近百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我校人文学院李庆本教授在会上作了《谈20世纪中国文论史的历史分期问题》的学术发言。他提出应该根据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的基本情况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格局来对20世纪中国文论史进行历史分期。他指出,主体性的建构是一种历时性建构,它经历了主体的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三个逻辑环节,由此产生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三种文学形态。这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一条主线。除此之外,在20世纪中国文论的发展中,文学主体性还受到了古典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三方面的消解。主体性建构与消解的过程,就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交替发展的过程。基于此,他将20世纪中国文论划分为近代、现代、当代三个时期,即将世纪初到20年代末看成是中国近代文论时期,将30年代到70年代后期看成是中国现代文论时期,将70年代末到世纪末看成是当代文论时期。他的这一学术观点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