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高级翻译学院荣誉院长刘和平教授、副院长许明副教授应邀参加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组织的首届2015翻译人才发展国际论坛。刘和平教授作了题为“职业化与专业化:中国翻译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的主旨发言。许明副教授在大会院长论坛作了题为“政产学研理念指导下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主旨发言。
刘和平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现阶段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和中国翻译人才培养的特点,重点思考了中国翻译教育的发展模式。她指出,中国的翻译教育应该坚持“大众化”与“精英化”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坚持“职业化”加“专业化”的培养特点,政产学研一体化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和基本模式,翻译教育应该坚持“差异化”和“服务社会”的基本途径。许明副教授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北语高翻建院四年以来在学院、学科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一体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2015年5月加入国际高等翻译院校联合会(CIUTI)。在学校学部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下,学院依托外国语学部,不断整合各方力量,加强翻译学科建设和翻译人才培养。北京语言大学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翻译学二级学科,从而形成了翻译专业本科、翻译专业硕士、翻译学硕士和博士一体化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并逐步实现翻译专业各层次的“多语种”覆盖和翻译学研究的“跨学科”整合。此外,学校还先后设立了MTI教育中心和翻译学研究所。为支持翻译学科建设和发展,学校投资1200万元建成“北京语言大学中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将成为政、产、学、研一体化翻译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学院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中外学生同堂上课、项目进课堂、校企联合开课、业内专家进课堂、项目流程国际化管理等内外联合、中外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上,学院与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布鲁塞尔高等翻译学院等世界知名翻译院校有着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中国出版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翻译业界和业内人士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挑战自我,服务他人,沟通世界”这一宗旨的指导下,高级翻译学院将继续拓展“面向留学生的高级翻译教育”,不断提升中、外语言服务和研究人才的培养层次和培养质量,最终实现语言服务和研究人才的“高水平”、“国际化”培养。

刘和平教授在首届2015翻译人才发展国际论坛做主旨发言

许明副教授在院长论坛做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