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北语学子准时来到了地质大学的校园,聆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对于“一带一路”战略逻辑的解说。

王义桅教授
“安全保发展,发展促安全”,王教授通过阿富汗的例子浅析中国“一带一路”会给沿路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和价值,进而得出实现工业化,才能实现民主化的结论。王教授该定义了“一带一路”是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沿线将逐渐形成相关服务的产业集群(例如建筑业、冶金等),通过产业聚和辐射效应形成综合发展的世界的上最大的经济走廊;将会对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欧亚大市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此外,“一带一路”对于我国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我国边疆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改变我国发展的基本模式,缩小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我们国家内部市场的整合。

同学们认真听讲
“国家合作复兴丝绸之路,建设欧亚大市场。”中国将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将我国发展建设中的技术经验带给沿路的国家,并非“取代”当地的产业,而是实现和当地产业的“对接”。“一带一路”还将维护沿路国家的安全稳定,实现共同发展。 王教授还列举了“一带一路”的一个概念(OBOR)、两个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三个原则: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共商:集思广益——利益共同体、共建:群策群力——责任共同体、共享:人民受惠——命运共同体、)、四大丝路(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国际产能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五个方向(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六个领域(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七大支点、八大领域,让我们更明确的认识了“一带一路”。

讲座全景
中国的商品更能适应沿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需要,有利于双方国家的共同发展。同时“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外交模式转型的一个机会,弱化和美国之间的矛盾,为中国持续性的崛起创造外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国代表的是发展,是和平,是机遇。“一带一路”将会给沿路各国带来更广阔的经济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带国家共同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