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孙学峰教授为北语师生讲授“学术研究中如何寻找问题”

发布时间:2016-11-21  新闻来源:国际关系学院 

1118日上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孙学峰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学术研究中如何寻找问题”的讲座。这次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研究生会、学生会和北京语言大学国际问题兴趣协会承办,是人文社科学部第十二届人文学术月“学思问道“的专题讲座。来自我校国际关系学院以及其他各院的中外同学聆听了此次讲座国际关系学院贾烈英院长主持了此次讲座。

孙教授讲座中南

孙教授讲座中

孙教授从“研究”的含义什么是研究问题选择研究问题的标准研究问题的来源四个方面讲解了学术研究中如何寻找问题

“研究”的含义国际政治方面指的是探求事物的性质、真相、规律等。而根据·埃思里奇,研究是获取和证实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探讨。孙教授从两个维度阐释了知识的四种情形,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什么是“研究”的理解。

谈到什么是研究问题孙教授从“困惑”入手,通过解释困惑的含义和列举经验困惑的实例和类型,引出研究问题应该包括的特征,即包含研究困惑和能以问结尾。同时,孙教授将在实际研究中容易发生混淆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进行了对比,解决了同学们在研究之初选题不当的问题。

关于选择问题的标准,孙教授提到研究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真实、有意义、能回答这三个特点。明确真实是指经验困惑交代清楚且真实存在;有意义是指研究的问题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回答是指在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下,研究者还有能力找出问题的答案。

研究问题的来源上,孙教授提到问题可以是读来的、做来的,也可以是听来的。我们可以从前沿或者经典研究中读来问题,可以从研究体会或实践经验做出问题,还可以从课程、讲座、学术会议、师生交流中听来问题。

孙教授用加里•金的名言作为讲座的结尾:“理论学习当然必不可少,但研究过程中的学以致用则最为重要。”勉励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中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同学们纷纷表示,孙教授的讲座使大家受益匪浅,期待能有机会再次同孙教授交流。                    

 

合影

合影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