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全球孔院 -> 正文

锡比乌孔院举办“中国早餐文化”汉语角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31  新闻来源:孔子学院工作处 

北语新闻网10月31日电通讯员 殷超凡 摄影 李沐子 杨皓澜)10月10日下午,锡比乌孔子学院在M16教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语角活动,主题为“中国早餐文化”。16位来自大学及当地社区的中文学习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汉语角以丰富生动的视觉展示、趣味互动和美食体验为载体,让大家在“看、听、说、尝”中,领略了中国早晨的独特魅力与生活美学。

一碗早餐,一种文化

活动伊始,主持人播放了一段短片《中国的早晨》,带领大家“走进中国人的早餐桌”。视频从北京胡同的包子铺、到广州茶楼的早茶、再到云南街头的米线摊,展示了中国各地丰富多样的早餐场景。

观看视频后,主持人以“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重视早餐”为切入点,介绍了早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象征意义。她讲到:“在中国,早餐不仅仅是一天的第一顿饭,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古人云‘一天之计在于晨’,早餐承载着新一天的希望与能量。”

中国早餐寻旅:南北四味,百样人生

在北方,包子、油条、豆浆、煎饼果子是早餐主角。他特别介绍了天津煎饼果子的制作与特色:一勺面糊、一颗鸡蛋、一张薄脆、一把葱花,卷起来,就是一份完美的早晨。北方人追求“热乎劲儿”和“管饱”,这反映了北方人在寒冷气候中对温暖与实在的生活态度。

南方的早餐则讲究细腻与滋味。白粥配小菜、糯米饭团、肠粉、豆浆油条等都是南方餐桌的常客。主持人重点介绍了广州早茶文化——“一盅两件”,一壶茶配两样点心,既是早餐,也是社交与休闲的方式,展现了南方人闲适从容的生活节奏。

西部地区的早餐则热辣厚重。兰州牛肉面、酸辣粉、小锅米线等食物成为代表。主持人提到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每一碗面都像是一场艺术表演。

在中部地区,武汉的早餐最具代表性,被誉为“中国早餐之都”。主持人介绍了三种经典早餐——热干面、三鲜豆皮、糯米包油条。后两者结合了米与面的食材,完美诠释了中部地区“平衡与融合”的文化特征。

趣味互动,寓教于乐

在讲解之后,进入了轻松有趣的互动环节——“找出早餐的家乡”。主持人展示多张中国各地早餐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食物分别来自哪个地区。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踊跃回答,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复习了中文表达,还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与饮食文化。

香气满室的结尾:手抓饼体验

活动的最后,主持人带来了特别准备的中国小吃——手抓饼。这是一种在中国各地早餐摊常见的食物,外酥里软、香气四溢。主持人提前制作好手抓饼,并带到现场分享给同学们。

当一份份金黄的手抓饼被分发下去,教室里立刻弥漫起诱人的香味。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脸上洋溢着惊喜与满足。有的学生连连称赞,纷纷竖起大拇指。不少同学边吃边好奇地询问做法,表示想在家尝试制作。

一边品尝,一边交流,教室里的气氛温馨而热烈。大家在这份亲手准备的美食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味觉的愉悦,更是来自中国文化的温度与心意。

结语:在味道中认识中国

通过本次汉语角,学生们不仅学习了与早餐相关的汉语词汇与表达,还深刻体会到中国人对“食”与“生活”的热爱。正如主持人所说:“中国人的早餐,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热气腾腾,充满希望。”

在香气与笑声中,本次汉语角圆满结束。参与者们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在愉快的交流与体验中,继续“品味中国”。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