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盖有以焉。人间之事,凡三十年大概可作一小结。检讨这三十年前后的思潮兴替,对于不断流变、纷繁复杂的实际历史过程而言,是一条比较简明的考察线索。 西学东渐以来...
1977年邓小平同志刚复出时便强调:“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我国改革开放的第...
三、70岁的苏格拉底为什么“别无选择” 如果说70岁的孔子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那么,70岁的苏格拉底除了选择死亡,为什么没有别的选择?为什么西方圣贤不能享有东方圣贤体验到的那种自由呢?...
摘要: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70岁的孔子从政治转向文化,潜心于《春秋》的编纂等多项文化事业;通过传统文化的整理与提炼,孔子完成了为人间制定规则、确立准据、寻找意义之...
冯契先生的哲学是从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冲击、变革与对其反思中提炼出来的。他的哲学思想不但具有丰富的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体验,更具有对自然与社会认识的反思与对此反思的反思的智慧,这自然形成了他的哲学思...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像中国人那样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给以全面、深入批判在世界历史上是令人瞩目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晚近出现的传统文化复兴的诸多现象,也引起了相当普遍的关注。这似乎表明,近代以来的中国变迁,始...
三、周作人:从文学源流看历史的循环 这里还要展开评述的是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属于30年代初的论著,此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已过去十多年,但仍不妨看作是有关新文学的一种对话。和前两节所述讲的胡适的...
新文学诞生后十多年间,对新文学的史的研究,已经有过一些著述,可以把二三十年代看做现代文学学科的酝酿期。尽管这期间的研究成果比较零碎,缺乏规模,但各种不同的文学史思维模式正在形成。这里评说三篇有关新文学...
一、情绪的符号语言 传统理性是自在并且在万物中的清明的注意力,在古希腊成就了理论洞见,在中世纪体现于信仰学说(神学),在近代则采取了科学体系的形式。同样是在近代,理性被设定为自然的人的本性,也就是所...
30年改革开放改变了古老的中国,亦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这是无可争辩的。但是,在这漫长(相对个人)而又短暂(相对历史)的30年里,究竟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则是有争议的。如何评价30年的得与失?30年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