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新挑战、新要求、新机遇、新举措——刘利校长畅谈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日期:2019-12-10  作者: 点击量:

12月9日,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各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代表,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方承办高校代表共聚一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探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主持。

大会开幕式上,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作为中国高校校长代表进行发言。刘利校长指出,当前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热情持续高涨,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中文学习需求与日俱增,这对孔子学院等各类中文教育机构提出了新挑战,也为统筹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造了新机遇。

新挑战、新要求

刘利校长指出,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差异性。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与所在国家的文化、体制、意识形态等存在一些差异;第二个挑战是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孔子学院本身是一个有力的平台,如果把所在国家的学校、民间教育机构、中国馆等资源整合起来,对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将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第三个挑战是汉语教师培养的分类化和精细化。有汉语学习需求的人包括成人、初中生、高中生,还有学前教育的孩子们,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第四个挑战是教材问题。教材需要国别化、区域化,面向美国的与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材,编法肯定不同;最后一个挑战是教育教学的方法,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优势与困难是不一样的。此外,要注重利用信息时代的技术,是汉语教学更具现代性,以收获更好的成效。

新机遇、新举措

面对这样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刘利校长在发言中指出,北语将把孔子学院建设作为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重要举措,并列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做大做强教师教育平台,聚焦高质量专职中文教师培养,为孔子学院提质增效提供人才保障。

为进一步支持孔子学院建设,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北语近期将与多家合作伙伴联合发起成立国际性民间公益教育基金会,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外院校办学主体作用,吸引中外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广泛参与,拓展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夯实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

汉语教师教育的趋势走向与问题探究

刘利校长还在分论坛“汉语国际教育趋势与汉语教师教育走向”中详细谈到汉语教师教育的问题。刘利校长指出,汉语教师教育目前的突出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二是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单一化;三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四是高层次的教师教育者严重不足;五是教学实习实践环节比较薄弱。

对于这些问题,刘利校长提出汉语教师教育可以着力加强“五个体系”建设:第一,着力构建本硕博相贯通的一体化汉语教师教育体系,探索新的学制模式,分工侧重,连贯培养,为这些优秀生源提供上升的通道;第二,着力建构分类培养、差异发展的汉语教师教育体系。为海外或国内高校、国际学校等培养差异化的汉语教师,为孔子学院和海内外中文项目培养教育管理者和资源开发者,为学科和专业培养教师教育专家;第三,着力建构 “学历教育”与“教师培训”相贯通的汉语教师教育体系;第四,着力建构面向国际学生的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教育体系。作为汉语母语国,我们应该为海外汉语教学机构培养高质量的本土汉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第五,着力构建汉语教师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在汉语教师教育上,我们不仅要培养教师,还要拿出评价教师的标准。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高校中唯一一所以教授外国学生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一向有“小联合国”的美誉建校近60年来,为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0万名精通中文、熟悉中国的留学生,其中既有像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先生这样的政界精英,也有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埃里克·康奈尔先生这样的科学大家,还有成千上万从事中国语言文化教学研究的各国英才,以及从事外交、商务等对华交往工作的各类优秀人才。办好新时代的孔子学院,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既是北语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北语创建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助推器,更将为推动世界多元多彩的文明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