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新冠疫情下的中东国家对华舆情”线上研讨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0-05-23  作者:​​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点击量:

5月20日,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区域学建设平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冠疫情与中东”第二次系列线上研讨会“新冠疫情下的中东国家对华舆情”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智库的70余名知名学者和媒体代表出席了视频会议。

与会学者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东地区国家涉华舆情议题深入探讨,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言献策。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林聪主持会议,研讨会分为主旨演讲和研讨两个环节。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前特使吴思科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东国家对华舆情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得到了中东国家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在中东社会引发良好反响。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凸显了公共卫生治理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合作。

中国政府叙利亚问题特使解晓岩认为,看待中东国家对华舆情应摒弃单一思维,采取多维思维、整体思维。要把对华舆情与做好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加强国际合作结合起来,整体思考、统筹谋划。当前,我们需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只有做好国内各项工作,才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表示,舆情斗争是国际斗争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必须坚定信心、保持耐心、久久为功。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西方舆论战的受害者。针对西方舆论垄断的局面,我们要以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通过加强中阿新闻媒体合作,共同扩大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舆论上的影响力。智库机构及学者作为增进双方理解和友谊的桥梁,重任在肩。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原社长吴毅宏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外界对其认识度、认可度、参与度都在稳步提升,沿线国家舆论生态日益友善。此次疫情舆论的全球化传播、动员、互动、对冲是史无前例的,各类议题层出不穷。疫情全球蔓延推动了对华舆情发酵,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智库机构要加大议题设置的主动性,加强对“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中东学院院长罗林综合考察了阿联酋、沙特、卡塔尔三国媒体在疫情期间涉华报道,对他们在疫情不同阶段涉华报道的数量、主题、立场倾向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罗林建议加强驻外使节、学者利用海外主流媒体发声,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客观、合情合理的分析,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和国际社会反响。

在研讨环节上,与会学者畅所欲言,纷纷结合各自关注的重点,从外交、媒体、人文、大数据、反恐、民族和宗教等多个领域分享各自的观点,并特别就疫情期间中国新型智库在适应新常态、引领工作新模式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应对中东地区涉华舆情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国际舆论场中发挥积极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认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次“大考”,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要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服务国家外交需要的高度,加强与中东地区媒体、友华人士、民间智库和相关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各领域合作,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打赢这场疫情舆论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本次研讨会聚集了全国中东研究领域权威的专家学者,有助于加强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备案中心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互联互通,促进中东地区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互鉴共享,更好地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提升高校智库咨政咨企的效能,贡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力量。

来自外交部、中国社科院、新华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宁夏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中国社科报》以及“西亚非洲”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界人士也参加或报道了本次研讨会。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