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2018年“国际汉语教学与资源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8-12-19  作者: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 点击量:

会议合影

12月15日,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举办的“国际汉语教学与资源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逸夫教学楼报告厅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缅甸、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院校和机构的19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基地副主任姜丽萍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处长张健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汉语国际教育取得的成绩总结了以2005年为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学科和事业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她概述了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强调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应积极服务新时代的国家战略。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徐弘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往届“国际汉语教材建设与创新”国际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指出“海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材”是有差异的,要针对差异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本土化的教学资源。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第一个论题“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的主旨发言。北京语言大学刘珣教授从对外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谈起,主张自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辩证思维,从规范化与本土化、学生与教师等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对国际汉语教学进行新思考。刘珣教授强调要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学科的各种因素和矛盾,注意自然与设计、趣味与压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暨南大学郭熙教授结合自己海外的调研和考察,谈到海外华文教学班的开设情况,指出华文教学存在幼儿园教材短缺,小学教材单一且需求量大,初中教材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高级班教材也很短缺等问题,倡议各高校打造专业汉语教材;周小兵教授介绍了国际汉语教材语料库(熟语料)的研发历程,对比了中外汉语教材在基础词汇、文化点词汇选择上的差异和中、美教材的文化差异,周教授指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教材资源还不够,适用于不同对象多种需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还很欠缺。

大会的第二个论题是“国际汉语教学标准、大纲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王秀丽教授对比了欧盟外语教学标准和大纲及我国的外语教学大纲,并解读了最新的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了汉语教学在教材编写方面的可借鉴之处;美国特洛伊大学的徐弘教授结合教材研发与大纲制定,简要回顾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研发制定过程,说明了评估海外汉语教材的标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王涛老师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框架结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视听说课程大纲的设计研发,并展示了在教学中的应用。

会议的第三个论题是“新媒体、新技术、新思维的应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教授谈了资源建设中的科学、技术、工程思维与国际汉语教育的结合问题,从方法论的高度,为国际汉语教育领域的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日本东北大学赵秀敏博士利用智能手机设计研发复习教材,展示了日本大学初级汉语从微型学习到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张劲松教授从二语语音习得中遇到的困难入手,先在学理上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而后提出结合技术的解决方案,最终完成智能语音教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本次会议除了三场主旨发言外,还有两场精彩的展示环节。在教学模式展示环节,首先由张健教授简要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教学模式概况。接下来北京语言大学别红樱老师展示了北语预科课程体系、教材及教学资源的一体化模式,北京语言大学沈庶英教授展示了北语商务汉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北京语言大学苏英霞教授展示了汉语速成教学模式下的慕课建设;在教学产品展示环节,H5认证培训师杨孜孜老师展示了融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与产品,北京语言大学白浩博士展示了智能书写技术应用于汉字教学与学习的过程。整个展示环节为汉语教学增添了趣味性、便捷性,突出了多元和高效的时代特点。

闭幕式由基地副主任梁彦民副教授主持,刘珣教授做总结发言。刘珣教授跟大家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基地一年一度的国际会议已经打造成了以教材研究为特色的国际汉语教学交流平台,本次国际会议的主题已经由教材的研究扩展成了教学资源的建设。正因为它围绕着一个中心,所以这个平台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学界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第二,本次会议的信息量很大。报告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到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的标准大纲以及新媒体新技术等,其中不乏前沿的、跨学科的信息,这些使得我们眼界大开,脑洞开,受到很大的启发。第三,会议内容紧密结合教学第一线,非常接地气。刘珣教授希望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在大家的支持下,进一步打造这个平台,成为更好地为国际汉语教学事业服务的品牌。

一天的会议共7个小时15场报告和展示,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感谢北语国际汉语教学基地提供的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本次会议开阔了视野,收获满满,期待来年再次参与。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