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百年路 铸党魂】讲家乡党史,传先烈精神——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国政新闻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1-04-28  作者: 点击量:

4月26日下午,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国政新闻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聚焦传承革命先烈精神。本次活动以“学习党史守初心、缅怀先烈担使命”为主题,集中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活动由支部书记李乾坤主持。校长刘利、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展明锋、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党委书记张阳参加活动。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三巡回指导组副组长范迅、联络员田萌莅临指导。

 

教育部及校领导莅临指导国政新闻

研究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

李乾坤同学带领大家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温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先烈创造的伟大征程。活动还特别联系到了江西省兴国县烈士陵园讲解员进行了现场视频连线。讲解员带领大家线上参观了陵园,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史,分五个展区、五个历史阶段介绍了革命烈士们的故事,讲解员生动的讲述让每一位党员有如身临其境。

党支部书记李乾坤主持活动

现场视频连线江西省兴国县烈士陵园

党支部成员们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就“如何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发表学习感受,分享了自己家乡的红色故事。

杨舵同学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祖辈与侵华日军英勇斗争的故事;周琛同学分享了高中母校康杰中学名字的由来;阿不都同学介绍了家长乌鲁木齐近几年内的巨大变化。同学们纷纷表示,如果没有老一辈党员的奋斗,就没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因此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将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位党员就自身专业与国家事业的联系展开讨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步之年,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在北语学习的国际政治、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更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和本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为祖国新时代的外交、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支部成员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范迅副组长对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他对同学们在党史学习中体现出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给予了高度赞赏。他指出,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理论学习研讨,也有创新性的视频连线参观。大家交流深入,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结合专业谈体会,充分体现出了支部党员开展党史学习的扎实态度。他希望支部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党员继续发扬好的学风和做法,在全校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副组长范迅讲话

刘利校长也表达了对支部党员们的鼓励和殷切期望,希望大家继续提升自己,以理论指导实践,弘扬革命先烈精神。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讲话

本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聚焦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支部党员通过系统学习,将理论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就“如何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交流讨论,充分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广大学生党员学党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合影

 

广

首先我们要对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心存感激,100年前党的一大在上海嘉兴的一艘红船上召开,这件事我们今天谈论起来或许有几分浪漫,但在那个年代很难想象,我们的先辈为了开会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也正是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我们今天能有如此好的环境开展党日活动,应当时刻心怀感恩与崇敬。

其次,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认为,党史学习应当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个人发展应该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仅是要铭记这段光辉岁月,更要从中汲取营养,指导我们的个人发展与实践。而我们每一位青年党员都应该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当前的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北语国际政治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本领,为当代中国的辉煌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最后,我认为,在当今时代,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发扬我们的时代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的革命烈士精神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永远焕发光芒,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勇立时代潮头,不断赋予时代精神新的内涵。

琛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有助于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用革命先烈的精神指引我们不断向前。

山西省康杰中学是我的高中母校,“康杰中学”因纪念晋南地区早期的共产党人、优秀的革命家、教育家嘉康杰烈士而得名。嘉康杰于1890年出生,是山西运城夏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晋南地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嘉康杰临危受命,致力于重建和恢复党组织的工作。国民党反动当局十分畏惧嘉康杰在晋南地区的影响力,1939年11月18日,嘉康杰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不幸牺牲。1952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嘉康杰烈士,将解放战争中创建的“太岳五中”(“山西省公立运城中学”)更名为“山西省康杰中学”。康杰中学在校园中设有康杰纪念堂,每年组织学生赴夏县嘉康杰烈士墓前开展悼念活动。几十年来,烈士的精神已经融入学校师生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灵魂当中,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奋发学习、立志报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步之年。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都要求我们要传承好革命先烈的精神。学习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为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精神、新的动能,完成新的使命。

宇:

 

最近在党史学习之余,我也通过热播剧《觉醒年代》对党史和革命先烈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该剧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我们的革命先辈追求真理、找寻救国之路的坎坷经历。这恰好让我想起了我们本科团日活动去参观北大红楼,也就是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经历。

在北大红楼参观时,我深深感动于那个年代的革命青年在黑暗的时代里勇敢地举起了照亮时代的火炬。但当我今天再看到《觉醒年代》里所重现的那段岁月的时候,我看到了更多的彷徨、坎坷和困难。

我们总说是中国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中国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通过这个剧和在党史学习中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革命先烈在那个年代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样的道路能救中国。他们尝试了很多不同的道路,彼此之间也产生了很多的分歧和争论,但正是在不断的争论和失败碰壁之后,大家才一步步摸索前行,带领国家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革命先烈们的觉醒,乃至于中国革命的成功,都来自于“碰壁”。

这让我联想到今天的我们。相较于当时,我们国家当前的战略目标和蓝图是更清晰的,但小到我们个人,大到我们的国家,面对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一个个新的问题,都是有很多“不确定”的。所以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地去觉醒,去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进而坚定属于我们的道路。而这个过程也是需要去“碰壁”的。

因此,从我的角度来说,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像我们的革命先烈一样,勇敢地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试错和实践,去勇敢地碰壁。由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回答“我是谁”,“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才能找到通向真理的正确道路。

我觉得传承革命精神,首先要深刻地理解革命精神,我最近在看献礼剧《觉醒年代》,我觉得这部剧对我的启发很大,它将一些看似对我们青年人比较遥远的主义和信念生活化了,先烈们的形象在我们面前有血有肉了起来,也让我们这些当代青年对先烈们的经历产生了共鸣,由此生发出更加崇高的敬意来。同时我也从中认识到,只有深刻理解革命精神,才能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成长。

 

其次,我觉得传承革命精神贵在实践。作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做好的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对外汉语传播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特色和优势,而国际政治专业又是一个向外的学科,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学好本专业,加强党史学习,把革命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武装,用先烈们的革命精神鞭策自己,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奋斗。

我来自山东临沂,也就是“沂蒙山革命老区”,小时候听父辈讲,那时候对“革命老区”没什么概念,只觉得是个标签罢了。后来我慢慢听说了许多沂蒙山故事,比如沂蒙红嫂王换于办战士托儿所、沂蒙六姐妹与孟良崮战役,同时也了解到临沂也是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山东省政府的诞生地。2013年习总书记考察临沂时,重点提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南京大屠杀、抚顺大屠杀大家可能比较了解,但大家可能大多数都不知道,日军曾在临沂也进行了屠杀。以前听我姥爷讲过鬼子进村的故事,先是大扫荡,再是整个村子被烧光。都说山东人吃煎饼,那时候的闪动老百姓就是用小推车把煎饼送到前线去。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推车推出了胜利。大家可能都知道“闯关东”,而在解放战争期间,还有一批山东人选择离开家乡,随解放军南下,接管江南新区政权。当时我爷爷的大伯也加入了“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去了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山东。    

对于生长在临沂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来说,“沂蒙精神”更像是一面镜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你在人生每一个艰难困苦的时刻都能保持乐观,我觉得我们临沂人身上总是带着一种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儿,就像当年的小推车一样,推着你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对于如何传承革命先烈精神,我想结合家乡的红色故事来谈谈我的认识和思考。我的家乡在贵州。一提到贵州,大家可能会想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我们党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会址目前也是传承长征精神的一个重要红色文化基地。我曾经有幸去过两次,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门的精神的洗礼和熏陶。如果说第一次去看的是历史,第二次可以说是将革命先烈精神内化于心,在那之后,不断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传承革命先烈精神的使命。

除了遵义会议精神,还想跟大家分享在我的家乡铜仁的红色故事,铜仁有一位优秀的革命先烈,他叫周逸群,是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他是在贺龙将军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终身为党工作,矢志不渝。他曾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我们共产党员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他的革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铜仁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铜仁学子,从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受到很大的影响。

最后,我认为革命先烈精神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三种力量:信念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

习总书记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上,都要保持理想信念的坚定,将理想、信念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那么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够克服的。

我是一名来自黑龙江的学生党员,谈起黑龙江,大家可能会想到白雪、寒冷、冰天雪地等等,而说到发生在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我更想让大家了解“智取威虎山”。它发生在1946年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讲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地区剿匪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剿匪英雄杨子荣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劝降400名土匪,顺利完成剿匪任务的故事。但其实他并不是东北人,而是一名山东人,真实名字叫做杨宗贵。电影、电视剧、话剧都曾演绎过这段真实的事件。    

那么,作为一名90后党员,身处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享受着知识或者工作带来的喜悦,在回顾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我身处那个时代,我会怎么做?在林海雪原中的穿行,在与座山雕对峙的紧张气氛中……我虽然没有办法亲身体会杨子荣等同志所处环境的艰苦,但是也能想象到那种紧张、危急的感受。  

 

在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临危不惧,在危难中的机智勇敢,以及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的高贵品质。

劼 :

在习主席的讲话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力量”。我认为这句话说明革命老区精神的根本在于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度过艰难转折时期,最重要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够在艰难困苦的时期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这些“法宝”不仅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也对我们这些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青年党员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在最近8个多月时间里,我经历了艰难的秋招和竞争更加激烈的春招。我记得我拿到第一个正式offer时的激动和兴奋,也记得因对岗位的不满而继续求职的焦躁;我记得我在理想的岗位上开始实习时的开心和憧憬,也记得在春招中屡屡被心仪的岗位拒绝面试时的挫败和失望。支撑我我能熬过这些走到现在的,也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相信自己的积累,相信时代的机遇,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坚定自己的选择。虽然未来还不明朗,但在革命老区精神的鼓舞下,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努力终会有结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自己也能够早日完成自己的长征,越过低谷,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于如何传承革命先烈精神,我结合家乡的红色故事来谈谈我的认识和思考。我的家乡河北保定,是一个英雄事迹辈出和充满优秀革命传统的地方。我想借着两个来自我家族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第一个是我太姥爷抗战的故事。他曾独自一人攻破了日军的炮楼,为了展示自己的战绩,将日本人的头颅割下系挂在自己的腰上。每当姥爷和母亲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脸上都会浮现出骄傲的神情。令人遗憾的是,我的太姥爷最终还是被日本人抓捕,在监狱里活活地冻死。

另一件是我太姥姥的故事。她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帮助八路军躲避日军的追杀。有一次日本军队来到村庄里,用枪指着她的胸膛询问八路军的下落,她因为恐惧而泪流满面,但依然一个字都没有向日军透露。

他们二人在我心中都是英雄。太姥姥作为一个柔弱的、手无寸铁的农村妇女,面对杀人如麻的日本军队,她难道不知道如果自己什么都不说,会被日本人的刺刀刺进胸膛或者被当场枪决吗?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革命英雄们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一个是过人的勇气,另一个是对正义的秉持。我相信在所有革命先烈的身上都可以看到这两种品质,无论是拯救民族危亡的英雄,还是像我太姥姥和太姥爷这样的无名英雄。

虽然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这些当代青年也同样需要这两种精神。无论是为了个人还是国家,危难之际我们都应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正义感和勇气克服一个个的困难与挑战。像是当我们面对西方媒体无端的指责和抹黑,必须心怀正义感,勇于发声。

最后我想说的是,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事业所永葆的最质朴的初衷之心、最真诚的初始之心、最珍贵的赤子之心、最难得的赤胆忠心。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和预备党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党的使命,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兴国烈士陵园,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兴国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记录了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兴国烈士陵园浓缩了历史的精华,浓缩了爱国主义的精髓,是历史最有力的见证,是爱国主义最形象的写照和最生动的教材。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部分在兴国工作和战斗过,毛泽东同志做过《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在兴国办过“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称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占青壮年的80%多。在参加长征的红军12个主力师中有7个师是从兴国出发的,革命战争年代,全县有5万多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达23179名,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达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即使是现在的兴国,家家户户都是烈士后辈这一说法一点儿也不为过,我老家祠堂和外祖的祠堂也都挂着“烈士家属”的牌匾。

学党史,悟思想。回望百年大党奋斗路,赓续血脉铭使命;办实事,开新局。启航苏区振兴新征程,砥砺奋进践初心。生在和平年代,新一代的兴国人必将秉承老一辈人的期许,继承革命先烈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从专业素养的培训抓起,从日常小事中的“正义”做起,承担党员同志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担当,成为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看完兴国烈士陵园的介绍我很有感触,使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在我上小学初中时,候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祭扫烈士陵园。我来自河南省焦作市,焦作的烈士陵园里很多烈士牺牲时只有30多岁,有的甚至只有20岁。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名烈士,他当时是被莫须有的罪名所迫害,直到多年之后,党中央为他平反才追封了烈士称号。还有很多烈士,甚至连名字和照片都没有,无从查证他们是谁又来自哪里。

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深远持久的。就像前段时间中印边境冲突时,有四名解放军牺牲,有两名战士来自河南,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9岁。这就让我想到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这种爱国和担当是融进我们的血液里的。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讲,我的好朋友大一那年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女武警;还有一个朋友现在成为了一名警察,他的妈妈可能是出于对儿子的关爱,会对他儿子说,如果有什么意外的话,你不要总是自己冲在最前面。他虽然表面答应了,但是在去年捉拿盗窃犯的时因为跳窗导致自己左脚粉碎性骨折,现在还在医院里。

所以我特别反感有一些声音说我们这一代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我觉得我看到的更多是我们这一代作为后浪的使命。去年疫情期间,很多大学生主动成为志愿者,尽自己所能援助武汉;就我自身而言,我是新闻专业,我们也会学习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等课程,为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播出去贡献力量。我特别喜欢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他说“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我们把这些日子称为扎根。”

不管是专注自身专业,还是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活动,我们都是一心装满国,怀揣着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默默扎根,希望自己早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祖国和人民遮风挡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咱们在座的同志大部分都是文科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就更多更深了。但是高中时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更多地是为了考学,有时候不由自主就会忽视这段历史的内涵,他们对我而言变成了一种纯符号化和工具性的东西。咱们不也有句玩笑话,说考试一结束,学的知识就还给老师了。其实像这段历史,每个人都能说上两句,但每个人对它的了解程度和领会的深浅都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进行党史教育,组织大家反复学,学深学透,要真正理解和领悟到革命先烈们穿过岁月的长河,传递到我们这辈人手里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次支部活动视频连线的形式我也感觉很有新意,虽然不是面对面,但是通过讲解员的线上介绍,我们更加了解了这段历史中的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同时也通过革命先烈的人生,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进而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引发更深的思考。同时我们下一步的党史学习也有了更多的针对性,为大家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很多新的切入角度。也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新颖的学习和活动形式。

根据刚刚的线上连线,加之我个人对长征这段历史的理解,我想从回顾兴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回顾长征历史以及自身对于学习党史的感悟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据史料介绍统计,在苏区时期,中央红军人数最多时不过12万人,而兴国县先后有5万人参加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兴国县籍烈士就达一万两千余人,可谓是“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兴国,是第五次反“围剿”西线战场主战场之一,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红8军团等红军部队曾在这片红土地上浴血奋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有7个师约4.5万人从兴国县开始踏上万里长征路;5000多人的兴国模范师,清一色都是兴国人,却在长征的战斗中伤亡殆尽。时空流转,这片土地上,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依然在流传……像是兴国高兴乡邱会培一家12口“全家革命,满门忠烈”、兴国籍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义无反顾”等感人事迹。

其中,烈士李美群的“马前托孤,义无反顾”令我记忆犹新,颇有感触。故事发生于1934年1月15日。在兴国县的一个普通农家里,初为人母的李美群边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一边是尚在襁褓中啼哭的孩子,另一边是前方的归队命令。当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疯狂的第五次围剿,前方战事告急。在革命事业面前,任何的儿女情长都必须放下。可是,李美群的丈夫已不在了,孩子又要托付给谁呢!此时家中只有年迈的婆婆,当时家里有多难,李美群也知道。她在下定决心后,跪在婆婆的面前请求她将孩子抚养长大,而后,她跨上骏马,一步三回头,挥泪而别。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读党史、思党史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可以从党史中沿着绵延的历史轨迹,重温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寻觅革新的非凡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实践力量;也了解到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历史。而我们作为青年党员,更应该做到“观古今思进退,读书养志识春秋”,虽生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就更应自党史的学习中“淬炼”自己。

兴国是中央苏区的发祥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兴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经生活和战斗过;在兴国,苏区的干部们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

回顾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红色岁月,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家在新疆乌鲁木齐,拿我的家乡为例,不管是在经济、文化、基础设施、教育,还是市民生活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和变化是我亲眼见证的。我小时候城市的交通条件比较差,医院、学校等场所的环境和设施也没有那么好。不过,短短的十多年里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老旧平房区几乎没有了,高铁、地铁都开通了,有了很多条件非常好的初高中和大学校区,所有的孩子都有了上学的机会,免费的义务教育普及范围很全面,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没有老一辈党员的奋斗,我们不可能见证到如此快的发展。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也特别希望能够为祖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党史,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必修课。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要了解的多,了解的广,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历程。通过党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迎难而上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正印证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永远跟着共产党,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参与了这几个月参加党支部的活动,我每次都收获满满。关于这次的活动,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在我们今天来看,只能看到这些事情的结果,红军做到了。但当我们把视角拉回到这些事情发生之前,全体红军在面临这些困难时,所有的危险都是未知的,可是没有人选择退缩。总书记说长征的胜利靠的就是红军将士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去年,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新冠疫情,我们也很长时间没有办法到学校来学习,去年八月底开学时,从寒假算起,已经离开校园二百多天了,两百多天后再踏上回学校的路,心情是忐忑的。但是回到校园后,周全的防疫措施,贴心的横幅,老师和同学们可爱的脸庞,都化成了在疫情不安全感笼罩下最大的安全感。现在很多国外的学生还无法返回校园上课,我们能坐在这里是非常幸运的。去年9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些精神内化于心,融于每时每刻,体现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上。上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在讲话中强调“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要传承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做好作为学生和学生干部应该做的每一件事,不忘初心,脚踏实地。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