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使论坛”会场
筚路蓝缕五十五载,砥砺前行再谱华章。9月9日,北语师生共同迎来了北京语言大学建校55周年华诞。9日上午,作为迎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的“大使论坛”在北语逸夫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主题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中联部前副部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于洪君先生、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格里格尔•普罗詹诺夫先生、格林纳达驻华大使丹尼斯•安托万先生、约旦驻华大使叶海亚先生、也门驻华大使穆罕穆德•奥斯曼•阿尔麦莱菲先生、秘鲁驻华公使海梅•卡萨佛兰卡先生、哥伦比亚驻华公使桑雪菲女士、厄瓜多尔大使代表塔提安娜女士、哈萨克斯坦驻华参赞阿布达曼诺夫•凯拉特先生、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萨法日尼先生、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等出席论坛。

倪海东书记与嘉宾会谈
刘利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各项提案中,由文化交流和人心相通所构成的人文交流机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与各国高等教育有密切关系的行动指南。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北语一直走在中国高校的前列,55年来北语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外语两大学科内精耕细作,已经为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超过17万名的汉语人才。这些北语走出的“子弟兵”都是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有生力量。今天到会的哥伦比亚公使桑雪菲女士就是北语的杰出校友。他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汉语及中国文化领域的学识,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深度合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刘利校长致辞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仅为沿线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北语快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落实的现实需求,不断深化与沿线各国的交流合作,2017年北语依托外国语学部成立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整合外语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优势力量,专门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专业型、实用型人才,真正使北语学生从“小联合国”走向国际的“大舞台”,沿着先贤们在“一带一路”上留下的足迹,成为打造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北语作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引领者,始终将人文交流作为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抓手。自2012年起,北语每年都举办大规模人文交流活动,其中阿拉伯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中阿语言文化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高峰论坛”、“中埃文化年系列精品活动”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品牌赛事。在座的约旦大使、也门大使、巴勒斯坦大使都是莅临北语人文交流活动的“常客”,叶海亚大使还是北语的荣誉教授。

中联部前副部长于洪君演讲
约旦驻华大使叶海亚先生表示,“一带一路”是一项世纪工程,不仅促使商业发展,更促进文化革新。“一带一路”传播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方向,致力于连接一切积极因素,应对各种挑战和难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一带一路”的文化是生动而充满活力的文化,打破了地域局限,基于互联互通、互相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重塑。
也门驻华大使穆罕穆德•奥斯曼•阿尔麦莱菲先生说,2017年是也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第61个年头。两国签署了诸多合作协议和外交协议,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科学、医疗、艺术、青年交流、体育、天然气、石油、其它能源等各个方面均签有实际项目。也门与中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科学、医疗卫生、青年交往等各领域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此次北语建校55周年校庆日,学校陆续举办一系列隆重简朴的主题活动,激励学术交流,展示北语发展实绩。本次“大使论坛”邀请驻华大使、公使等外交官阐释国际热点问题,共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汉语学院的一位留学生告诉记者:“我很高兴参加这次大使论坛,大使们精彩的演讲,让我开阔了视野。我希望中国与世界各国有更多合作,祝愿中国更好,北语更好。”
《中华英才杂志》第19-20期,总 655-656期,2017.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