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张丽)今天下午,第十二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在有"小联合国"美誉的北京语言大学拉开帷幕。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西班牙、韩国、日本等28个国家的39支代表队汇集北京,竞赛历时五天,经过激烈的个人赛和团体赛,将于25日落下帷幕。
北京语言大学校副校长曹志耘教授说,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全球12类奥林匹克科学竞赛之一,也是唯一一项面向高中生的世界最高水平语言学学科赛事。2013年,中国北京经过激烈的角逐,获得第12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举办权,本届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和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共同举办,这必将成为语言学界一件盛事。
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linguisticsOlympiad,简称IOL)的宗旨是促进青少年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它并不要求选手具备深厚的语言学知识,它更加侧重促进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一般知识的能力;运用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破解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和秘密。
由于它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方面的突出作用,自2003年正式举行以来,已经成为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的招生推荐项目。语言学奥赛不仅能够锻炼青少年的语言学逻辑和思维能力,同时能够为中国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承办,将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参与到这项内容丰富、有趣有益的脑力竞赛中来,加快推动中国进入语言学奥赛大国的行列。在号称"小联合国"的北京语言大学举办这次大赛,将有利地推进中外语言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教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先生,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孙茂松教授,中国儿童中心书记丛中笑女士,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大赛开幕式。
此外,记者从北语了解到,7月19日下午,来自香港、澳门及北京大中学校的300余青年学生怀着兴奋、喜悦和期待,相聚北京语言大学,共同参加了“我的祖国—2014年京港澳学生交流营”开营式。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京港澳学生交流营营长王鲁新出席开营式并致欢迎词,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灵山宣布“我的祖国—2014年京港澳学生交流营”开营,并向交流营营长王鲁新授营旗。
本届交流营历时七天。前四天,营员们将游览古老和现代魅力共具的北京,登上万里长城感受华夏文明的精髓,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五星红旗随朝阳一同升起的时刻,深入部队亲睹人民解放军的威武英姿和精彩的军事表演,走近卢沟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真切地触摸到中华民族的历史脉搏。
“我的祖国—京港澳学生交流营”是由教育部、国务院港澳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联络办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与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和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联合承办的三地大型学生交流活动。1994年,首届“我的祖国——京港学生交流营”成功举办,2004年,加入了澳门学生的“京港澳学生交流营”首次亮相,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2014年,交流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9届。http://www.fawan.com/Article/bs/zh/2014/07/21/20392825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