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北语 -> 正文

北京考试报:一节“特别”的就业指导课——“20年后”干什么?

发布日期:2014-04-03  作者: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卉 点击量:

  “刘校长,今年北京语言大学推出了几项教学改革,请您谈谈改革的初衷?”上周五晚上7时,在北京语言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毕业生吾·欧登格尔乐正在以“20年后”的身份进行“采访”。

  “20年后”的格尔乐是“新华社的一名知名记者”,她正在“采访”的另一名毕业生是“20年后”的“北京语言大学校长”。这是一节职业生涯规划课,毕业生的任务是给自己设计一张“20年后”的名片,并用“20年后”的身份交流。

  北语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武玉洲表示,在每届毕业生中,总会有一部分不清楚毕业后要做什么,缺乏职业规划。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学校就业处想到让毕业生设计“20年后”的名片这种做法,让他们尽早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毕业生不仅要在这张名片上写下“20年后”自己工作的单位和职务,还要写下对家庭、生活状况的设想和感悟。

  在背景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中,武玉洲将每名毕业生的“名片”通过投影仪播放出来:喜欢看电影的林佳蒨“20年后”将是自己创办的“林氏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一名导演,并用绿色的彩笔给自己的电影公司设计了徽标;项灵贝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幼儿园园长,她给自己的名片四周画上了彩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彩虹”幼儿园的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快乐童年;对外汉语专业的闫婷婷“20年后”将是一位“国际首席对外汉语教师”。一名女生的名片上除了工作职位外,还写下了另一个身份:××先生的太太。她还给自己将来的孩子起好了名字:“一利”、“二货”和“三元”,令全班同学忍俊不禁。

  “有梦想就要有规划,不然只能是空想。”通过这样一节“特别”的就业指导课,毕业生辛欢有了特别的感悟:“我平时的很多时间都没有被有效利用起来,比如追韩剧、逛街。如果能把这些被浪费掉的时间利用起来,按照规划表一步步地走,我相信实现梦想并不难。”

http://www.bjeea.cn/html/ksb/gaozhaozhuanban/2014/0326/52443.html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