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诗梅,苏诗梅!”作家SUSHMITA女士拿到了由潘燕老师给她书写的中文姓名并了解了其含义后,激动不已地大声念诵起自己的名字。这是发生在九月二十四日下午,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第三届孔子学院日校园活动现场非常感人的一幕。
本届孔院日庆祝活动假一年一度的乔治梅森大学艺术节现场布展,孔子学院的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向来宾们热情地介绍了孔子学院的宗旨和近十多年来发展的成就。而以中国茶艺表演为背景,以毛笔书写中文姓名的活动,尤其吸引了很多像苏诗梅这样对中国文化和艺术感兴趣的人士。


苏诗梅女士同时也是一位艺术教育家,她很重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文化和艺术的相互交流。出于对中国书法的好奇,她饶有兴致地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尝试着书写起印地语来。当她把用印地语书写的孔院中国老师的名字展示给自己的朋友们看时,引来了一片掌声。她说用毛笔确实不容易,但是这就是真正的文化交流。在随后进一步了解了孔子学院的有关情况后,她郑重地表示将联系美国当地相关的博物馆,邀请梅森孔院前往展示宣传中国文化艺术。


今年七月刚去过上海和无锡等地参观访问的费尔法克斯郡公立学区学务官员DIEGO夫妇对于中国的文化艺术有很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孔子学院可以在促进当地高中学生跟中国学生相互交流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


茶香留唇,墨香盈室。“何瑞克,罗彬,苏梦娜,吴迪歌,申一…… ”一个个外国友人带着自己的中文名字、对中国茶艺的浓厚兴趣以及喜悦满足的心情离开时,乔治梅森大学孔院举办的第三届孔院日乔治梅森大学会场活动也在夜幕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